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話音,大家熱烈掌聲支援。楊教授站在講臺,臉帶微笑說:“樓蘭,聽起這個名字,就讓人聯想起這國家生活畫面:高樓小院裡,種滿蘭花,男人在樓上彈琴,女孩在院裡盪鞦韆……這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國度。然而,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他在《佛國記》中說,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樓蘭——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輝煌了近500年後,突然在歷史舞臺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各國專家對消失的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水斷沙進。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儘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第二,瘟疫。由於人類違背自然規律導致的,樓蘭人盲目濫砍亂伐,破壞自然,帶來瘟疫。這是一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傳說中的說法叫‘熱窩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第三,戰爭。許多學者也認為,古樓蘭的衰亡是與社會人文因素緊密相連的,我國古書記載樓蘭古國的最後存在時間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這正是我國曆史上政局最為混亂的時期,北方許多民族自立為藩,相互戰爭。而樓蘭正是軍事要衝、兵家必爭之地。頻繁的戰爭、掠奪性的洗劫使樓蘭的植被和交通商貿地位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而沙漠邊緣的古國,喪失了這兩個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於是,它就變成了今天滿目黃沙、一片蒼茫的景象。第四,是全球氣溫變暖,導致羅布泊上游缺水。第五,是沙塵暴……”

楊教授頭髮梳向後腦,油光發亮,戴著黑框眼睛,國字臉,留著短鬍鬚,藍色的西裝,褐色暗紅格的領帶。他一派學者風度,特別流利的普通話,從有力的嘴唇一串串吐出來,非常動聽。他站在講臺說話穩如泰山,不像一個老學研搖頭晃腦,手指劃腳,或者笑起來,全身上下一起抖動。

楊教授簡介樓蘭消亡的原因後,移動滑鼠,在電腦上搜出一張照片,投影在大螢幕上。畫面是一個地表斷層,泥土中層是植物的根,以及一些黑色的蟲子的乾屍。他用鐳射指點著畫面的黑色的植物根說:“這是我近年在樓蘭挖掘到的紅柳根,根據碳元素測定,這根死亡的時候是公元四世紀五十年代。還有大量不知何物的蟲子屍體,它們在樓蘭消亡時的跟著一起消亡的。從這些消亡的動植物屍體,我們也許能尋找到樓蘭消亡的真正原因……”

楊教授又點下一張照片,然後指著畫面說:“我們仔細檢查過這些根,發現它們殘缺不全的,大部分的是斷根……你們再看下一張畫面,這兩條蟲子爭奪一根紅柳根,這根已經被它們肢解了。植物的根是植物吸收營養與水分的器官,如果根一斷,就像羅布泊上游水斷了,植物就迅速死亡!”

楊教授再點下一張照片說:“這是一張奇怪蟲子大量死亡的斷層,為什麼它們會大量死亡,原因是這些植物的根被吃光了,活活餓死了。大量證據表明,引起植物大量死亡時,羅布泊的水依然沒有大量減少,樓蘭消亡的時候,直至上個世紀末,羅布泊依舊方圓幾百裡。可以判斷,樓蘭的消亡並不是因為上游斷水,也不是瘟疫,也不是氣候變化……而是因為美麗的蝴蝶。”

楊教授點播下一張照片,畫面是一隻只紫橙色的蝴蝶,竟然跟楊萬里送我的《紅柳》裡畫的蝴蝶一模一樣。他繼續說:“這些蝴蝶已滅種了,我是偶然從埃及找到的。它比我們平常所見的蝴蝶要大一倍,翅膀有五個厘米寬,七個厘米長;如果一隻蝴蝶從你耳邊飛,可以想象到,會扇起一陣涼風。眾所周知,蝴蝶經歷幼蟲、蛹、成蟲和卵四個時期。這種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