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日落大道》是黑寡婦的終結,《白熱》和《吻別明天》是匪徒的終結,《送達醫院已死》是約翰?陀(弗蘭克?卡普拉影片《會見約翰?陀》'MeetJohnToe'主人公,是30年代美國平民樂
觀主義民主理想的化身。———中文版編者注)式美國人的終結。
截至50年代中期,黑色電影已經趨於沉寂。不過還是有幾部
名作姍姍來遲,例如《死吻》、劉易斯()和阿爾通的《大樂隊》,以及黑色電影的墓誌銘———《歷劫佳人》,但從總體上
來看,一種新風格的犯罪電影已流行起來。
正如麥卡錫和艾森豪威爾的上臺所顯示的,此時的美國人渴望看見自己更為中產階級的一面。犯罪行為必須挪往郊區。罪犯穿起了灰色法蘭絨套裝(指坐辦公室的中高階職員。),走路走痛了腳的警察被沿著高速路飛馳的“機動部隊”代替。任何社會批評的企圖,都不得不套上肯定美國式生活方式的荒唐外衣。從技術上來說,電視透過它對充分照明和特寫畫面的需求,逐漸削弱了德國的影響,而彩色攝影自然也成了對黑色電影的最後一擊。西格爾、弗萊舍(RichardFleischer)、卡爾森(PhilKarlson)和福勒這樣的新導演,《天羅地網》(Dragnet)、《M小隊》(M鄄Squad)、《列隊》(TheLineup)和《高速公路巡邏隊》(HighwayPatrol)這樣的電視
劇,都填補進來,創造出一種新型的犯罪劇。
黑色電影時期是一個有著巨大創造力的時期———或許是好
萊塢歷史上最具創造力的時期;至少,當我們不以它的峰值,而是以它的平均值來衡量時,結論肯定是這樣的。隨便挑部黑色電影出來,它都很可能會比隨意挑選出來的某部默片喜劇、歌舞片、西部片等拍得更好(例如,一部約瑟夫?H。劉易斯的B級黑色片要比一部劉易斯的B級西部片更好)。作為一個整體時期,黑色電影達
黑色電影筆記(7)
到了藝術上不同尋常的高水準。
黑色電影似乎能把每個人如導演、攝影師、編劇、演員的特長
調動出來。一部黑色電影能造就一位藝術家事業曲線上的最高點,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例如,有些導演就是在黑色電影中拍出了他們的最佳作品(斯圖爾特?海斯勒'StuartHeisler'、羅伯特?西奧德馬克、戈登?道格拉斯'GordonDouglas'、愛德華?德米特里克'EdwardDmytryk'、約翰?布拉姆、約翰?克倫威爾'JohnCromwell'、拉烏爾?沃爾什、亨利?哈薩維);還有些導演從黑色電影起步,在我看來,他們之後都再沒能到達過那最初的高度(奧托?普萊明格、魯道夫?馬特、尼古拉斯?雷、羅伯特?懷斯、朱爾斯?達辛、理查德?弗萊舍、約翰?休斯頓、安德烈?德?托特'AndredeToth'、羅伯
特?奧爾德里奇'RobertAldrich');還有一些導演,他們在別的模式魯道夫?馬特的黑色電影《送達醫院已死》(1950)是施拉德那個沒能拍成的劇本《隱秘的人》的
靈感來源:內維爾?布蘭德(NevilleBrand)、埃德蒙?奧布萊恩(EdmondO’Brien)、邁克爾?羅斯中拍過偉大的作品,也拍過偉大的黑色電影(奧遜?威爾斯、馬克斯?奧弗斯、弗裡茨?朗、伊利亞?卡贊、霍華德?霍克斯、羅伯特?羅森'RobertRossen'、安東尼?曼、約瑟夫?羅西'JosephLosey'、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斯坦利?庫布里克)。不論你是否同意這種圖解,它傳達的資訊卻是無可辯駁的:黑色電影確實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