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難題,他所面臨的任務,都能從韓非那裡拿到最趁手的武器。因此,他後來的帝國統治,君權無限大,君王的意見無論多荒誕也不允許有不同意見。而人民被無限度地驅使,活得全無意趣。這樣的統治方法,可能會收效於一時,但也容易激化高層內部矛盾和官民矛盾,使剛性統治架構突然斷裂,一朝覆亡。
嬴政迷戀韓非思想,苦果由他的兒子嚐到了。現世也有一夥人迷信韓非,還搞過大眾化的理論普及,結果弄到民怨沸騰,也是在一夜之間就完全垮臺。
韓非的命運也顯露出了法家的冷酷,他是屈死在他信徒的手中。
他來秦國是以使者名義來的,死了以後,韓王安不敢有任何表示,反而請求向秦稱臣。
第二十四章統一戰爭在兩條戰線上同時開始(2)
韓非在秦滯留僅有一年,在現實政治中,就這樣像流星一樣隕滅了。
嬴政之所以注意到韓非,是因為任用了法家人物李斯,因而對法家興趣濃厚。而李斯從肉體上消滅了韓非,則避免了韓非可能對嬴政施加的“非法家”影響,使嬴政能在純法家的路上一直跑到黑。
有了韓非這位過客,秦帝國就已是呼之欲出了。
統一戰爭在兩條戰線上同時開始
在戰國末期的亂局中,上天對秦國還是特別眷顧的,秦國的數代君主,很少有碌碌無為的,他們一個接一個持續著強秦的夢想。到了嬴政這一代總其大成。嬴政的身世與即位之初的境遇,確實令人捏了一把汗,但他在親政之後的一連序列動,乾脆利落,顯出了過人的膽識。
秦之黑色大纛即將漫卷中原。
秦之赳赳武士即將如洪水潰堤而出。
為這一天,老秦人已準備了很久。
當嬴政發動統一戰爭的令旗揮動時,老秦人面對的仍是“三晉”。韓、趙、魏三國,雖然遠不是當年的銅牆鐵壁了,但其中的趙國餘威猶在。秦對趙的征伐,打得仍很艱苦。
此時趙國的名將廉頗已老,因被趙王冷落而負氣投了魏國。但趙國另外還有一顆將星,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牧。
李牧堪稱是秦軍的剋星,秦軍再兇猛,在李牧面前也難進一步。
嬴政十四年,秦將桓齮從上黨出發,一路斬關奪隘,深入趙之後方,對邯鄲形成了大包圍態勢。趙國急調在北方防禦匈奴的李牧回援,與秦軍在肥(今河北藁城)激戰了一場,結果趙軍大勝,秦軍慘敗。桓齮無法交代,畏罪逃往燕國去了。
次年,秦軍再次與李牧較量。秦軍一路攻太原,一路襲鄴城,準備對邯鄲南北夾擊。開始也是頗為得手,但秦軍在狼孟(在今太原市郊)稍事整頓時,正在附近以逸待勞的趙軍突然殺出,大敗秦軍,把秦軍一直向西趕,最後逐出了韓、魏邊境。
就在趙與秦苦鬥之時,韓、魏兩國卻再無勇氣與秦抗爭。嬴政十五年,魏王為苟延殘喘,主動向秦獻出雍州的一塊地。這地皮原屬驪戎,秦國笑納後,在此設定了麗邑。後來嬴政把這裡選為自己的陵地,徵發70萬人大建墳墓。
同年,韓國南陽的代理郡守騰,向秦國投誠,獻出了南陽。秦王就任命這個變節者做內史,率秦軍攻韓。有了這樣的人做主帥,攻韓極為順利,不到一年即拿下韓都新鄭。韓王安無路可逃,做了俘虜,韓國成了六國中第一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當新鄭城破時,有一個豪門少年心中不服,化裝成地痞溜出城門,此事當時無人注意。這少年後來散盡家財,找尋刺客,想刺殺秦王復仇。他就是韓國的五世相門之後——張良。
韓國之亡,並不在人們預料之外,因為在戰國七雄中,韓國實在算不得什麼“雄”,它地盤最小,人口最少,立國170年來又從未進行過徹底改革。
舊制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