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靈點燃三炷香,插在趙葵墳前的石香爐中。伴隨著輕煙繚繞,我默默地站了一會,小聲道:“上馬,出發。”
向西前行了一刻鐘,在距離臨安城西門約二十里的一處空地,文璋率領一個營的御林軍正在恭候我的到來。當頭的文璋一見我到達,便急忙下馬走上前來道:“末將文璋參見陛下,請陛下指示。”
“恩,文璋,你率一個連的兵力在前面開道,另外兩個連斷後,按既定路線西行即可。”
“是,陛下。”
數百人一路西行,十餘天后的午時三刻我率領眾人抵達了湖北省東南部的鄂州府。這一路的急行軍下來,卻讓賈似道疲憊不堪,暗自叫苦不迭,僅管如此,賈似道也不敢有絲毫怨言,只得咬緊牙關,堅持下來。
鄂州歷史悠久,古稱武昌(不是後世之武昌),據後世的考古發現,公元前3000年前後,鄂州境內即有人類繁衍生息。有關鄂州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50……前2070年間,帝堯時期的樊國。羅泌《路史?國名紀》載:“帝堯時有樊仲文,今武昌有樊山。”
剛進鄂州城,我就收到了隨州夏貴的急報,破虜軍已於五月十三日離開隨州,預計十四日晚即可抵達郢州。看完後我笑道:“動作還真快啊,看來破虜軍要比朕先到一步了。”
賈似道笑笑:“陛下,破虜軍臣見識過,不愧為我軍之精銳,這點路程對他們而言算不得什麼。”
“恩,師臣,江愛卿,我軍連日急行軍,你們兩位愛卿還能堅持嗎?”
兩位老者誰也不甘示弱,同時道:“陛下儘管放心。”
我漫不經心地問道:“對於鄂州,想必兩位老愛卿都記憶猶新吧,如果朕記得不錯,十年前的鄂州大捷便是兩位愛卿的傑作之一。”
賈似道訕訕笑道:“當日之捷也純屬巧合,若非蒙古國內汗位之爭,勝負還是頗難預料的。”
江萬載不語,只是輕輕地“哼”了一聲,我知道江萬載的不滿是衝著賈似道來的。江萬載生性耿直,戰功卓著,不到三十歲,便被宋理宗提名欲加封江萬載為兵部尚書,但被當時的權相史彌遠壓制,後轉文職,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忽必烈大舉侵宋,江萬載才作為賈似道的最高軍事參謀長重返戰場,協助賈指揮組織鄂州之戰。
就在宋蒙雙方相持不下時,恰好傳來蒙古大汗蒙哥被四川軍民射死的訊息,蒙古汗位空缺,忽必烈急於返回北方爭奪汗位,但被幾十萬宋軍拖住,一時之間竟陷入進退兩難之地。作為宋軍參謀長的江萬載提出,趁蒙元內亂不穩之際,正面留小量宋軍牽制蒙元,主力則迂迴截斷蒙元兵北撤必經之路,同時傳檄北方之漢人反正起義,逼迫忽必烈在中原與宋軍決戰,但作為宋軍主帥的賈似道卻怯戰請和,以南宋每年向蒙古輸二十萬歲幣的條件要求忽必烈停戰退兵,忽必烈正欲脫身回北爭奪汗位,遂答應了撤兵北返。賈似道在向理宗彙報時,隱瞞了請輸歲幣的情節,謊稱取得鄂州大捷。
眼看這千載良機瞬間失去,江萬載一氣之下便辭官歸裡奉養慈母,後宋理宗多次徵詔江萬載復官,皆被江萬載婉拒。直到我登基後,在江萬里的極力勸說下,江萬載才重新入朝為官。
雖然如江萬載之言,十年前是宋朝的一大良機,但以當時的朝政,誰又敢說不是又一次端平入洛呢?誠然,江萬載驍勇善戰,但即便如孟珙又能如何?南宋羸弱的根本原因不是軍隊的無能,而是執政者的無能。
歷史不應該以是或不是的二元論來加以評述,不能因為賈似道是奸臣就否認賈似道的一切,儘管其出發點並不單純。
我看著一臉不悅的江萬載和略顯尷尬的賈似道,笑著說:“兩位愛卿,不管如何,鄂州之戰為我朝贏得了休養生息的十年,過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