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部分

東與舟山地區,和張名振一起組織招募義軍,積極籌劃進軍長江的戰役。

永曆七年(偽清順治十年)秋;張名振、張煌言統軍乘船由福建北上;九月到達長江口。當地百姓紛紛響應,清江寧巡撫周國佐不得不親自帶領軍隊趕赴上海。張名振和張煌言統率明軍屯駐於崇明島一帶的三尖沙、稗沙、平洋等處;安營紮寨;積極聯絡內地的復明勢力;並沒有立即發動長江戰役。

永曆八年(順治十一年)正月,幾乎是和李定國在廣東發起新會戰役同時,張名振、張煌言率明軍乘船分批進入長江口;衝過清軍江防汛地到達鎮江瓜州。明軍在金山上岸;繳獲清軍防江大炮十位和火藥、錢糧等物。張名振、張煌言、總兵劉孔昭又帶領五百名軍士登金山寺;朝東南方向遙祭明孝陵;題詩寄慨;泣下沾襟:

十年橫海一孤臣;佳氣鐘山望裡真。

鶉首義旗方出楚;燕雲羽檄已通閩。

王師枹鼓心肝噎;父老壺漿涕淚親。

南望孝陵兵縞素;看會大纛纛龍津。

張名振部海師在鎮江停留了兩三天,清江南總督馬國柱同駐南京的滿、漢官員會商後;緊急派提督管效忠領兵由浦口、增援儀真、瓜州;阿思哈哈番尼堪領兵由龍潭救鎮江。明軍在清軍到達之前;回舟東下。三月初六日;張部明軍四五百號在揚州府屬呂四場登岸;擊敗防守清軍;繳獲大河營守備印。這就是初入長江之役。

。。。。。。。。。

簡單扼要描述一下張公煌言和張公名振在東南的抗清鬥爭。

西湖三傑者,嶽公武穆、於公忠肅、張公蒼水!

單使漢族在,三公便在。

西湖有嶽、於二公墓,舟山有張公墓。(未完待續。。)

第二百一十七章 阿母

三月二十九日;張名振、張煌言率水師六百餘艘戰船再入長江;順風溯流而上;過京口(鎮江境內);直抵儀真;在儀真城外江中焚燬滿清鹽船數百艘。訊息傳到江寧,清江南總督馬國柱急忙調兵遣將;對深入長江的明朝海師進行攔擊。張名振等人在儀真停留的時間很短就返航東下;撤回崇明一帶的沙嶼稗沙、平洋等處;此次入江是為二入長江之役。

五月十八日;張名振因兵員、餉銀不足;難以支撐其部繼續抗清,遂由張煌言統兵舟山,其親自南下浙江溫州買米七船;又到福建廈門面見鄭成功;要求鄭氏提供兵員、火藥、器械等物資以供張部堅持鬥爭。時正與滿清福建當局“和談”的鄭成功為了加大談判籌碼,答應張名振的請求,派忠靖伯陳輝統水兵五千、陸兵一萬、大船近百艘北上支援。

鄭成功的支援讓張名振認為不虛此行;回舟北返。九月初六;張名振部進抵上海縣城下;清朝上海知縣嚇得癱瘓於地;城中百姓喧傳張軍乃“王者之師”;紛紛響應,或擊殺清軍兵卒,或恐嚇清朝官員,或圍攻衙門。一時之間,上海有為明軍收復之危險。清江寧巡撫周國佐在接到松江府的急報後,立即火速領兵來援,以屠城相威脅上海百姓;這才穩定了上海局勢。無法得到上海百姓內應的張名振被迫率部撤返。

自上海退兵後,張名振和張煌言合計後認為當再率軍進入長江,這一次不再是僅入江口,而是直入江寧,以打擊清廷在江南的統治,瓦解人心。十二月。二張等率軍乘船四百餘艘溯江而上;十八日由三江營駛過焦山;直抵南京郊外的燕子磯。

突然出現在南京城外江面上的明軍水師戰船嚇得城中清朝官員驚呼“咫尺江寧;勢甚披猖”。滿清兩江總督馬國柱、提督管效忠為防明軍圍困江寧,動搖清廷在東南的半壁江山,親自指揮駐守南京的滿、漢兵丁出城截殺明軍。

自隨魯王興軍抗清以來,不論是張名振還是張煌言都精於水戰而弱於步戰,尤其二人麾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