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麻衣剪裁時剪斷的地方不滾邊,讓布毛頭外露。穿上麻衣後,腰繫稻草繩或白布條,頭戴麻布帽,腳穿孝鞋,這是長子的穿法;長媳還要專梳一種頭,頭髮梳成內外兩圈,用一支玉簪把兩圈頭髮穿起來,繫上白頭繩,一大一小拖在身後。
披麻帶孝,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喪服制度。周代的《儀禮》中記載了一整套服喪禮制,後代的喪服制度,基本上都是根據《儀禮》擬訂,只不過隨著社會風尚的更替,稍有變化而已。古代喪服有“五服”之分。五服指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服色,以表示不同的親疏遠近關係和哀痛程度。一般來說,越是親近的親人,喪服形式就越粗陋寒磣。五服作為一種傳統喪服制度,在中國流行了幾千年,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習俗越來越少見了。
現在城市裡一般以佩戴黑紗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女司也可頭插白花、披白紗。服裝上也沒有太嚴格的要求,一般以深色、素色來表達莊重、肅穆和哀悼之情。
出殯是喪葬儀式的*。所謂“出殯”,就是把死者送往墳地安葬,喪家通常要請一位有相當組織能力而又通曉喪葬俗儀的人充任司儀,出殯禮儀都由他來指揮。開始出殯時,孝子在司儀指引下,行“起柩禮”,孝男孝女一律重孝,大哭跪拜、燒紙,離開靈堂,讓棺木出門。出殯隊伍的安排也很有講究:靈柩前是孝帽、輓聯、紙紮(金山銀山、箱櫃床鋪、大型車馬等),靈柩後是孝子、司儀、樂工和眾多送葬的親友,路上孝男孝女放聲大哭,樂工的嗩吶鑼鼓響聲喧天。靈柩上有的還帶有棺罩,罩前系幾條長長的白布,讓孝男用手牽住,這叫“扯牽”,表示挽棺,孝女也在靈前行進。
陝北地方出殯時同村人還在自家門前點火,俗稱“打柴火”。出殯時,長男要頭頂紙灰盆走在靈柩前,由其舅父攙扶。走到村外的十字路口,要把灰盆摔破,摔瓦盆者一定是長男,如長男已歿,則由次男繼之,這象徵著家產繼承人的地位。到墳地後,孝男孝女跪在墓穴兩側慟哭,等鄉親們將棺材放入墓穴後,由主要的孝男孝女*墓穴,用紙擦拭棺木,這叫“封墓”。封墓後才能封墓口,並給墓上加土。隨後,司儀引孝男孝女行“安葬禮”,再把帶到墓地的紙紮全部焚化,並做最後一次祭奠。出殯儀式到此才算結束。
“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傳統的風俗習慣進行了猛烈的衝擊。中國城市率先改革舊的喪葬習俗。一種新型喪葬禮儀逐漸形成,整個喪葬儀式就變得更為簡潔,舊時的報喪被新式訃告所代替;舊時複雜的喪服禮制被身著素服、臂戴黑紗、胸佩白花的新式做法所取代;追悼會和向遺體告別儀式替代了以往冗長繁縟的人殮儀式;花籃和花圈替代了紙錢、錫箔,低迴沉痛的哀樂代替了摧肝裂肺的哭喪。
人生的最後一幕,在現代科學和現代文明的光輝映照下,呈現出越來越簡潔明快的趨向,這是人類更為理智、更為成熟,也更富有人情味的表現。
………【第二節 趣味習俗】………
長角苗跳花坡習俗
在貴州崇山峻嶺中,生活著苗族最神奇的一支“長角苗”,有人把這兒的苗族稱為“生態博物館”。和其他苗族一樣,他們能歌善舞,喜歡蘆笙和三眼簫,男女用對歌表達愛情。
箐苗十二寨,每個寨子都有一個固定的山頭。朵村(長角苗未婚女子)只能在自己寨子的山頭,跑到別個寨子的山頭就要捱打。只有朵有(長角苗未婚男子)想到哪個山頭玩就到哪個山頭玩。
每年臘月二十六七,幾個幾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