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賞識,得以參與各項事務謀劃,受封為左虞候、車騎將軍,封全椒縣子。
李世民雖然意決,但仍遣心腹前往靈州,向大都督李靖、行軍總管李積問計。數日之後,心腹快馬馳回長安,向秦王呈上李靖及李積二人聯名回書,只有四字:天變乃發!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丁巳日,太白金星白天出現,位於天空正南午位。
太史令向天子奏報:天象有異,京都將生大變!
高祖大驚,忽報突厥鬱射設帶領數萬騎兵內侵,突入長城邊塞,包圍烏城。
李淵道:天變應驗恁速!
太子李建成聞說天變,暗道:時機至矣!
便奏請宜使齊王李元吉急速出兵應戰,並請與秦王世民出城犒師。高祖當即准奏,於是派將:命齊王元吉為行軍大總管,督率右武衛大將軍羅藝、天紀將軍張瑾為左右先鋒,率眾將引軍十五萬,出京援救烏城。
李元吉當殿點將,請命秦王府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及右三統軍秦瓊等人,與自己一同前往;更請檢閱挑選秦王帳下精兵,以增強軍隊實力。
高祖李淵不知是計,皆都慨然准奏。
散朝之後,齊王便至東宮,與太子建成密議來日請秦王至昆明池餞行,如何斬殺秦王細節。時有東宮率更丞王晊,乃為秦王李世民眼線,聽到二王密謀,急潛至秦王府來。
,!
李世民:卿於此時前來,必是太子將有動作?
王蛭:正是。太子與齊王議定,來日昆明池餞行,暗伏勇士於帳幕之中,將殿下殺死,復將尉遲恭等人悉數坑殺,一個不留!
只聽腳步聲響,長孫無忌等人出於屏風之後,皆道:殿下再不出手,則為人魚肉矣!
李世民嘆道:骨肉相殘,古今大惡。我欲使其先發,禍起後舉義伐之,不亦可乎?
尉遲恭嚷道:人之常情,誰願去死!今我等誓死侍奉殿下,上天授意也。禍事將發,大王卻仍說後應!若殿下不用我等,臣請逃身荒澤,以免拱手任人宰割!
長孫無忌接言道:敬德之言是也。主公不聽,大事必敗。臣亦請隨其遁跡山林!
秦王道:小王適才所說,列公何不議之?
尉遲恭:殿下如此猶豫,是為不智;臨危不能決斷,是謂不果。況殿下所畜八百勇士,今都已進入宮中,披甲援兵以待。勢已至此,殿下又焉能制止!
長孫無忌:齊王乖戾,終究不肯事兄為主。臣近聞護軍薛實曾對齊王道:“大王名字,合則為一個唐字,終究要主宰大唐社稷。”齊王喜道:“只要能夠除去秦王,奪取東宮太子之位,則就易如反掌矣。”今其與太子合謀未已,就已有相殺奪位之心,又有何事不敢為!若使其如願以償,天下能復為大唐所有乎?以殿下之能,擒其二人如拾草芥;怎可為守匹夫兄弟小節,而忘國家社稷耶!
高士廉始終不言,此時忽然問道:殿下以為,帝舜為何等樣人?
李世民猛然一怔,順口答道:聖人也。
高士廉笑道:若帝舜疏井之時,未能躲過父弟落井下石,便為井中泥土矣;復塗飾糧倉之際,若不能逃過父弟倉底放火,又為倉上灰燼矣。其身既滅,又談何澤被天下,法傳後世哉!故帝舜曰:“小棒則忍,大棍以逃。”概是帝舜所謀,乃天下大事也。
李世民聽罷不語,命人算卦以卜吉兇。張公謹從外而入,一腳便將龜殼踏碎,叫道:占卜是為決疑難,今事無疑,占卜何來!若卜而不吉,則便止行大事耶?
便在此時,房玄齡與杜如晦來到,皆作道士裝束,自角門秘入秦王府中。秦王見而大悅,於是意決。諸將則如眾星捧月,請房、杜二人上坐,共議行動細節。
與此同時,太史令傅奕秘密奏本被呈入宮,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