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九集 秦王受譖

不定。

李世民聞言面色凝重,沉默不語。

,!

便在此時,門官入報:杜如晦求見。

話音剛落,未待李世民答言,門簾掀處,杜如晦已入房中。

字幕:杜如晦,字克明,京兆郡杜陵縣人,襄州刺史杜吒之子。

隋大業年間,杜如晦被徵為預備官員,吏部侍郎高孝基非常器重,命為滏陽縣尉,但不久之後,杜如晦便棄官而回。

李淵父子在太原起兵,殺入長安,杜如晦被李世民召入秦王府,任為法曹參軍,而後遷升為陝州總管府長史,視為親信。

太子李建成見秦王府人才濟濟,害怕對己形成威脅,遂奏請將其屬官都調外任。

房玄齡進言李世民:府中幕僚多被遷往外地,皆無可惜。只杜如晦有王佐之才,殿下為鎮一方,可以不用;但要經略天下,就非其不可。

李世民便即上奏,請將杜如晦繼續留幕府。其後秦王西征薛仁杲,北討劉武周、宋金剛,東征王世充、竇建德,皆命杜如晦隨軍參贊軍事。

杜如晦運籌帷幄,判斷軍勢,李世民據其判斷準確出擊,將各地反王一一消滅。

此時太子宮中,李建成、李元吉亦在密謀共議。

李建成:來日動手,弟以為可否?

李元吉:尚且不可。

李建成:卻是為何?

李元吉:此時秦王府中,雖然智謀之士皆被調離外任,但尚有許多驍勇上將,以秦叔寶及尉遲恭最為勇猛,皆是萬人之敵。那尉遲恭原為劉武周部將,且為人魯莽少謀,兄長可不惜財帛,收為己用,以為內應,可保萬無一失也。

太子信以為然,遂暗將一車金銀贈送尉遲恭,並寄密書道:望得將軍屈駕眷顧,以加深我等之間布衣之交。

未料尉遲恭經過許多年南征北戰,早非昔日打鐵莽漢,且頗向房玄齡學過幾部經典,聞絃歌而知雅意,便親筆回書婉辭:末將原是編蓬為戶,破甕作窗,荒野小民。因遇隋末戰亂不息、百姓流亡時局,長期淪落為盜,抗拒朝廷,罪大惡極,死有餘辜。秦王賜給我再生大恩,使在秦王府註冊為官,只應以死報答。末將從未為殿下立功,不敢憑白接受厚賜。倘末將私與殿下交往,則對秦王懷有二心,是見利忘義小人也。殿下要此小人,又有何用哉!

李建成覽書大怒,由此便與其斷絕往來。

尉遲恭回覆太子已畢,復入秦王府中,將其來書呈於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公對小王忠如山嶽,即使贈金積鬥,我亦知公必不移志。以後太子凡有所贈,公可坦然受之,況以此知其陰謀,不亦善乎!今拒其賄,禍事即將臨矣。

果然此後不久,李元吉便指使勇士夜間前來行刺。尉遲恭提前得知,卻將門戶大開,自己安然高臥榻上。

刺客當夜屢次進院,終究不敢入室行刺,天亮之前便即遠遁。

李元吉聞報愈怒,遂向高祖再進譖言。高祖命將尉遲敬德關進詔獄審問,欲將殺之。李世民連夜入宮,再三求情辯解,尉遲恭這才得以倖免。

李元吉一計不成,又誣陷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請將程咬金外放為康州刺史。程知節卻不奉命,因對李世民說道:我若離京,殿下怎能久哉!臣誓死不離京城,望殿下及早定策。

李元吉又以重金誘降右二護軍段志玄,段志玄亦不肯從命。

由是秦王府中諸將皆感危險逼近,長孫無忌、高士廉、尉遲恭、程咬金、侯君集等人日以繼夜,輪番勸說世民立即行動。

字幕:侯君集,豳州三水縣(今陝西旬邑)人,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孫。

侯君集早年為人浮誇,學弓箭不會,卻號稱自己勇武。後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許多軍功,漸被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