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伏事唐廷兩代天子,過蒙恩遇,高麗不滅,吾必不還。今何力大軍已撤,諸將各自防禦不足,伯英等何必救我?又我將鄉里子弟五千餘人,今並死盡,豈肯以一身自求生邪?
於是拼死力戰,與其十三子皆死於難。
龐孝泰殉國後,其部屬遵其遺囑,將其首級取下送回博白,安葬於大山雲飛嶂嶺上。
唐軍既撤其半,又時值隆冬,天降大雪,蘇定方終於圍攻平壤不克,遂解圍而返。
字幕:龍朔三年,倭國天皇應百濟王扶余豐之請,遣大將毛野稚子為帥,率領二萬七千人來助百濟,進攻新羅。
劉仁軌知道倭人向來勇悍,急向朝廷奏請援兵。
高宗聞報,遂令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率軍渡過渤海,到百濟沿江登陸,來與劉仁軌等會師。唐軍得到援兵,因而士氣大振。
劉仁軌與孫仁師升帳聚將,共同商議下步行止。
有部將進言:加林城乃是水陸交通要道,何不首先攻之?
劉仁軌:加林城地勢險阻,守衛堅固,強攻必致大量折損將士,也會陷入曠日持久之戰。周留城乃是敵巢,若先攻克,餘城不攻自破也。
由是分兵兩路,孫仁師、劉仁願及新羅王金法敏率領陸軍先發,劉仁軌與部將杜爽、新羅王室大將扶余隆率領水軍後繼,沿熊津、白江進軍,分進合擊百濟及倭國聯軍。
劉仁軌沿江疾進,在白江口遇上倭軍,就此開戰。
唐軍四戰皆捷,焚燒倭國戰船四百艘,一時煙焰漲天,海水皆赤,倭軍大敗。扶余豐脫身逃走,所佩寶劍被唐軍繳獲。
劉仁軌乘勝追逃,百濟王子扶余忠勝、扶余忠志奔走不及,遂率本部向唐軍投降。倭國及耽羅國(今韓國濟州島)使節時在百濟軍營,也只得表示降服。
扶余豐逃回任存城,與守城主帥遲受信據城以守,依仗山高城險,欲圖負隅頑抗。
時有被蘇定方戰敗百濟之將沙吒相如、黑齒常之二人,糾集潰卒,憑藉險要,欲接應鬼室福信。及聞鬼室已被扶余豐所殺,於是自動前來歸降唐軍。
劉仁軌深加撫慰道:公等若肯率部攻取任存城,便可立功贖罪,未知二公願否?
二將再拜領命,立誓效力唐廷。劉仁軌遂使其引軍前往,併為其補充大量軍械糧草。二將大喜,踴躍引軍而去。
孫仁師對此不解,提醒劉仁軌道:公使其往攻任存城可矣,又復助其軍械糧草,彼若反與城內賊人合兵,則將軍之罪重矣。
劉仁軌笑道:將軍新至百濟,有所不知。我聞其二人與鬼室福信乃莫逆之交,甚過親生手足。今鬼室福信為逆王扶余豐所殺,其二人便與扶余豐有不共戴天之仇。兼其二將熟悉地理,並有謀略,正欲借我勢力報復,且乘機立功贖罪,將軍休疑。
孫仁師聽罷,將信將疑。
劉仁軌命起大軍前往應援,剛行至半途,前面探馬來報:沙吒相如等已經攻克任存,百濟王扶余豐與大將遲受信逃往高句麗。
劉仁軌聞報大喜,便對孫仁師道:如何?
孫仁師讚道:將軍識人之能,我不如之。
至此百濟殘餘反抗勢力,全部消滅。朝廷詔令孫仁師班師回朝,劉仁軌繼續留鎮百濟。
畫外音:百濟兩次遭受戰亂,境內受到嚴重破壞。劉仁軌既為百濟都督,厲行職責,遂下令對死於戰火者進行掩埋祭奠,治療戰爭創作;繼而重新登記戶籍,設定官署屬吏,開闢道路,建設村莊;又修復堤壩塘堰,救濟貧困,鼓勵農業生產。部下將士守軍,則與民眾一起墾種土地,積草屯糧,籌劃來年平定高句麗時,以為軍需。
劉仁軌上奏,要求朝廷慰賞出征將士,並建議任用百濟王子扶余隆,安撫民眾。
高宗覽奏嘉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