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盜夢空間》相比較,《盜夢空間》裡面的幾大夢境準則,雖然同樣杜撰出來的,但是因為,其中運用到了許多,現實當中做夢的時候會出現的一些情況,所以反而讓人覺得,這很真實。
而《數字世界》,或許一些it界的精英們會對這部電影推崇備至,但是很多人看了之後,卻是表示,很難以理解。
什麼二進位制,什麼資料矩陣,等等,讓許多普通人看的雲裡霧裡,和《盜夢空間》不同的是,《盜夢空間》很多人會選擇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是因為,對劇情隱藏的一些秘密的不解。
而《資料世界》很多人甚至連其最基本的設定都有些難以理解,又怎麼會讓他們去深入研究?
就好比一個文科生,看化學反應方程式,他們會覺得,這都是什麼跟什麼啊?
而《盜夢空間》就好比,讓普通人去看化學反應的結果,雖然同樣的他們不懂化學知識,但是卻會發現,這個反應的結果很神奇。
這就是兩者之間的最大的不同。
當然,影評人對於《數字世界》的評價還是蠻高的,只是也有人表示,諾克?梅森,的確是拍攝科幻片的好手,但是卻不是拍商業片的好手。
《數字世界》更專業,但是顯然無法讓太多的普通人看懂,而《盜夢空間》不同之處在於,如果你想深入,會發現,這部電影就是無底洞,但是如果你只是看劇情,你同樣的會發現,這個電影很貼近真實。
因為夢境本就是讓人熟悉,但是卻又無法深究的神秘的東西。
第970章 科幻
《盜夢空間》看完之後,一些人會自發地總結出這部影片裡面表達出來的一些東西和現實當中的遇到的經歷的共同點。
比如《盜夢空間》裡面設定的多層夢境,而跳出夢境需要刺激。
這一點,很多人都會感同身受,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做夢的時候,會醒來,都是被刺激到了。
或者是在夢中死亡,或者是從高空墜落,就好像現實生活中你要被別人叫醒或者自己從可怕的夢境中驚醒而回到現實。
這些東西,甚至不需要去解釋,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接受,因為這是現實當中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的。
而值得一提的是那個旋轉的陀螺,在電影當中,到底是做有一個道具存在,還是有其他的象徵,引發了無數的討論。
又因為《盜夢空間》的病毒營銷,就是從旋轉的陀螺開始的,所以,很多觀眾都格外的關注那個陀螺。
只是最終誰也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確切地說,旋轉的陀螺,就是電影給大眾挖的一個巨坑,看了電影的人都會掉進去無法自拔。
有人說陀螺停止旋轉就是出夢,可是也有人說,不是那麼簡單云云,當一部電影被解讀成無數種可能之後,就說明了,這部電影成功了。
所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體指的就是這個了。
《盜夢空間》票房大爆已經成了必然,而《盜夢空間》的影響力不僅僅如此,它還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種夢境文化潮流。
國內外的許多關於夢境,關於解夢的書籍,資料都突然之間有了市場。
而網路上也多出了許多關於自己做的夢的夢境的分享的內容等等,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盜夢空間》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部電影,而且還是對一種夢境文化的推進。
最尷尬的莫過於諾克?梅森了,因為此前他大放厥詞說華國的所謂科幻片,其實都是偽科幻,可是現在,《盜夢空間》的出現,並且成功的碾壓了他的最新作品《數字世界》,就算是諾克?梅森,也沒臉去睜著眼睛說瞎話。
而且《數字世界》的撲街,也讓諾克?梅森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的光環開始失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