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下米納影業由諾克?梅森導演的《數字世界》因為稽核的問題,最終無法在華國和北美地區同步上映。
所以,《數字世界》可以說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點上,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盜夢空間》和《數字世界》是一個型別的影片,都是擁有自己的世界觀的科幻片。
《盜夢空間》影評人試映會後,影評人口碑爆棚。
苛刻的影評人都被這部電影的奇妙構思,和獨特的邏輯,世界觀征服了。
許多影評人表示,這絕對不是那種爆米花式的電影,甚至於很多影評人表示,這部電影,是他們看過的最好看的科幻電影。
並且,這部電影,會讓人情不自禁地去重複的觀看,因為,看一遍,你根本無法完全解密整部電影。
一些鐵桿科幻片影迷看過之後,直接給出了最高的評價,稱這是他們看過的最好的科幻電影。
當然,影評人的口碑,在時下來說,對於大眾的影響力越發地式微,甚至很多人戲言,影評人的看好,對於一部影片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影評人看好的影片,票房撲街的機率遠遠高過大賣的機率。
不過,當《盜夢空間》在全球上映之後,這些戲言和質疑聲都消失無蹤。
《盜夢空間》在上映首周幾乎是呈現了,橫掃之勢。
在華國,排片量甚至達到了歷史之最,超過了50%的排片量,而且更為難得的是,觀眾口碑爆棚。
好評率幾乎達到了95%以上,而那些差評的,基本上不是覺得看不懂,就是為了差評而差評。
在華國,《盜夢空間》基本上沒有任何對手,而且更為難得的是,這部影片就像此前的影評人所說的那樣,看一遍根本不夠,很多人都是反覆地購票觀看,可能在網路上,有其他觀眾提出一個新發現,然後,看了之後,一些會發現,自己竟然忽略了,於是他們又一次買票重複地觀看這部影片。
而在北美地區,雖然同期上映的還有《數字世界》,但是《盜夢空間》依然一騎絕塵,原本被認為可以和《盜夢空間》互相匹敵的《數字世界》,原本可能還算不錯,可是也要看和誰比。
《數字世界》本是根據暢銷書改編的作品,但是改編的作品,好處在於有一定的書迷基礎,但是壞處在於,改編的劇本,很多劇情,實際上已經被大眾所熟悉。
如果沒有其他強勁的對手的情況下,這或許不算什麼缺點,但是,當出現一部,更加精彩的同型別的影片,而且構思更加新奇,創新,邏輯更加嚴密的影片的時候,人們就會對其要求更加苛刻,於是《數字世界》悲催了。
而且《盜夢空間》有著《數字世界》所無法比擬的優勢,那就是題材優勢。
《盜夢空間》講述的是夢境,意識犯罪等等。
這些東西看似很深奧,但是實際上,卻反而不難被理解,因為,現實世界當中,人人都會做夢,而且很多夢都是光怪陸離的。
電影當中表現出來的一些規則和邏輯,比如《盜夢空間》當中對夢境的幾大準則都基本符合現實,比如時間放大和不能在創造出來的夢境裡還原一模一樣的記憶。
又比如說孩子們始終不扭過頭來讓他看見臉等等,其實在現實中很多人的夢境裡,愈是重要的人物愈不會出現臉部特徵。
這一點很多觀眾都感同身受,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做夢的經歷,結果會發現,兩者之間竟然如此的相似。
而《數字世界》,是說將整個世界資料化,包括,每一樣東西,包括人,這種概念,其實很多人並不陌生,甚至與,這類的世界觀的設定,早就在其他的影片當中出現過了。
缺乏了新奇,卻又有些給人感覺脫離了實際,很難讓人產生代入感。
特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