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以某種體驗方式,就可以對那些未顯現為現象的未知領域提出某些推見。張載說:〃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物有未體,則心為有外。世人之心,止於聞見之狹。聖人儘性,不以見聞梏其心,其視天下無一物非我,孟子謂〃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孔子說〃下學而上達。〃這些就是老子所謂〃致虛極,守靜篤〃後,由人的內在天性推見了道的超越共性。
這類似古希臘人的認識論:把世界看成是一個實體,單個實體可以從中分離出來,從外到內加以分析認識,對實體的本質性認識形成概念,與實體的性質相一致,它與實體是對應的。
這也象全息粒子的分析方法:孤立的分析建立在整體的範疇之上,整體是各組成部分的機械總和,部分可以脫離整體而存在,並保持它的本來狀態,系統分析方法將二者統一起來,揭示內在聯絡的秩序性。根據全息律的三條原則(對應、同構、共效),我們不難發現,在三大和諧(即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自身的和諧)之間實際也存在著類似的全息關係。
承認每一個人都具有一種共性,把社會視為具有普通人性的聯合體。然後從個人的體驗,個人與個人的相互關係中推匯出〃自然狀態〃。己心即人心,人心即天心,人道即天道。人與宇宙的關係可謂是混沌模糊的辯證全息學。
老子就是觀察了天地和人類自身、以及鳥獸等客觀事物,綜合其變化規律,對混沌現象透過理性思維來進行抽象化(秩序化),對普遍現象進行概括,從而透過現象認識到了事物的本質,使經驗知識成為可能的〃先驗〃的東西。形而上的〃天道〃,透過形而下〃人道〃、〃地道〃體驗出來。老子說:〃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道的三大法則
(一)道的永恆及其運動法則───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反者道之動
老子的道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表示道之質,即化生為萬物的原物質。二是表示道之性,即這原物質化生的萬物演化時所遵循的基本法則。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承認一切是一,那就是智慧的。
老子說:〃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現代科學家認為:天體是由分子構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原子構成,原子核又是由夸克組成,而夸克是看不見的。物質在時間上是永恆的,在空間上是無窮盡的,它不會消失,也不會重新產生,它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它只會改變自己的形式。
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現代科學家也說:植物動物每一個細胞,在其生存的每一瞬間,即和自己同一,又和自己相異,這是由於分子無休止變化的緣故。萬物存在,同時又不存在,這是因為萬物在流動和不斷變化,是在產生和消滅。這種〃有〃和〃無〃同集一身的現象,正是萬物發展變化的〃眾妙之門〃。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反者道之動〃,〃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老子的論斷深刻地揭示了辯證法的實質:對辯證法來說,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絕對的、神聖的東西,除永恆變化著、永恆運動著的物質及其運動和變化所依據的規律外,其他理論都只是暫時的、相對的、近似的接近真理,人們對於各個發展階段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宇宙的進化表現為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