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萬軍隊兵分兩路進攻越南,出兵路線和500多年後的那場自衛反擊戰幾乎如出一撤。佔領越南之後,永樂皇帝便下旨在越南建立安南布政使司衙門,從此安南正式收並大明版圖。然此舉讓安南官民皆是不滿,各地相繼出現義軍,到處襲擊明軍。明軍雖然強大,但是被安南義軍搞得疲於應付,恍若幾百年後的駐越美軍一般,被越南人的游擊戰術生生折磨,不斷流血。
宣宗皇帝登基之後,北方的蒙古壓力增大,為了加強北方防線力量,在三楊的諫言下,宣宗皇帝終是下令撤回安南大軍,畢竟兩線作戰無論對哪個國家來說都是大忌。而相對安南,北方的蒙古才是大明的心腹大患。
周士相問董常清:“宣宗皇帝為何放棄安南?”
董常清道:“除了北方蒙古壓力外,職以為主要是付出與回報所得不值。職在鄉之時多閱史書,成祖時每年用於安南軍費最少也在300萬兩以上,而從越南征收的賦稅,最多的一年也只有區區的7萬兩銀子。如此天文數字投入,卻只得區區杯水回報,宣宗皇帝自然要棄安南,否則我朝在安南便如陷泥潭般,國庫實在是負擔不起。”
“這麼說,從成祖收並安南後長達20年,國朝一直在幹虧本買賣?”周士相有些驚訝,他倒不疑董常清信口開河,對這書生,他還是頗是信重的,知其有些見識。
“直如無底洞般。”董常清搖了搖頭,嘆口氣道:“投入太大,卻無回報,何能長久。”
周士相聽後微一點頭,美國佬在越南何嘗不是跟大明一樣。不過他卻未因此就改變主意,而是仍就堅持要對安南用兵。
“大帥為何一定要對安南用兵,倘若只是公主殿下事,大可直接贖人。”董常清很是困惑,不明大帥怎的就如此不聽職下所勸,成祖和宣宗朝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麼。
周士相輕笑一聲,直言道:“本帥對安南用兵可不是為了什麼公主,而是為了你先前所說的糧食。嗯,除了糧食外,本帥還要人。人,許許多多的人。”
“要人?”
“你知為何?”
“職下不知。”
“廣東百廢待興,墾殖興業都需大量人力,故人力是僅次於糧食的首重大事。”
“大帥的意思是擄安南人於廣東耕作下礦入廠?”
“不錯。”
周士相爽快的承認自己用兵安南的用意,就是搶糧搶人。這做法和大明上國的風度可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董常清無言,只得提醒周士相:“大帥可要知道,安南國雖小,無百萬控甲之士,但二三十萬兵馬卻是輕易便可湊出。如此兵馬,我軍如何能戰?”
“安南有無水師?”周士相答非所問。
“自有水師。”
“可與我軍水師有一戰之力?”
董常清想了想,坦然道:“安南水師不值一提。”
“唔,那就行了。”周士相笑了起來,將手指放在他所畫的東南亞地圖上,“對安南用兵,自非單從北部而入,此策須兵馬無數,本帥哪裡有這麼多兵。”
“不從北部而入,何以取安南?”剛才還在問安南水師,現在卻轉而說不從北部進兵,董常清感到自己實在是跟不上大帥節奏了。
“我何時說過要取安南?”周士相微一搖頭,“我說的是用兵安南,而非取安南。”
“用兵安南?”
董常清越發糊塗,既然派兵去打安南,怎的就不是取安南了?不取安南,錢糧人力從哪來?難道安南人自己送來不成?
周士相自顧自的看著地圖,手指在安南地圖南北兩端不停撥動,“安南國形狹長,本帥的意思是可使水師南北各地分略。”
“使水師南北各地分略?”董常清的目光一動不動的盯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