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將段會宗的求告公文拿去給陳湯看。
陳湯入見之前,其實也猜到幾分,畢竟這幾天朝野紛議,人在野,心在朝的陳湯自然知曉。不過,正式公文內容他也是第一次看到,因此看得很仔細。
在陳湯看文時,劉驁君臣都沒說話,各自安靜。有的閉目養神,有的端詳著手裡的笏板,研究其上記錄的條陳。那姿勢,跟後世玩手機的動作是一樣一樣的。
當陳湯放下公文後,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劉驁一臉希翼,滿懷期待道:“陳君可有良策?”
陳湯辭謝:“將相九卿皆賢材通明,小臣罷癃,不足以策大事。”
這話聽上去象謙遜,但君臣們心裡有數,這是人家心裡有怨氣呢。
劉驁溫言道:“國家有急難,陳君多籌策,習外國事,有何良策儘管說來,請勿推辭。”
陳湯也只是略微抱怨一下而已。天子不恥下問,事關國難,他自然不能推辭,奏對道:“臣以為此必無可憂也。”
真是不開口則已,一開口語驚四座。原本沉悶的氛圍,被這句龍捲風一樣彪悍的話盪滌一清。
陳湯,果然深得演講三味。
已經被這幾天沒完沒了的討論弄得頭大的劉驁聞言,頓時精神大振:“何以言之?”
陳湯站起,神清目明,成竹在胸,舉袖揚眉,侃侃而談:“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又兵法曰‘客倍而主人半然後敵’,今圍會宗者人眾不足以勝會宗,唯陛下勿憂!且兵輕行五十里,重行三十里,今會宗欲發城郭敦煌,歷時乃至,所謂報仇之兵,非救急之用也!”
劉驁及諸臣頻頻點頭,面露笑容。陳湯這話,舉凡漢人,誰聽誰提氣長精神。
不過,長精神歸長精神,眼下的困局當何解?
當劉驁就此問計時,陳湯的回答更是吊得不能再吊。
“已解矣!”
此言一出,別說年輕的天子了,就連一直面帶微笑,老神在在的王鳳都停止撫髯的動作。如果不是之前瞭解了陳湯的近況,差點以為這傢伙罷官之後改修仙了。
匡衡終於忍不住哈哈一笑道:“陳君言已解,不知能否掐指算算,需時幾日?抑或幾月?”
嗯,這是譏諷陳湯不如改行算命好了。
陳湯卻淡淡一笑,還真就掐指算了起來,不過片刻,果斷放言:“不出五日,當有吉語聞。”
大殿上響起一陣牙疼似地抽氣聲。
匡衡本想嗤笑兩句,但張了張嘴,卻發覺,一向口若懸河的他,竟不知說什麼才好。
劉驁沒想到,這獻策竟獻成了未卜先知。老實說,他對陳湯前面那段表述那還是蠻讚賞的,就是最後這個掐算,實在是有點不著調……一時也不知說什麼才好。下意識拿眼瞅向主心骨、元舅、大將軍王鳳。
敬陪末座,一直不言語的杜欽,也擰起眉頭。久聞陳子公周身是膽,最喜賭運,當年矯詔西征,就是赤果果體現這一點。結果,當時他的確賭贏了,但時至今日,也證明他賭輸了。沒想到經此沉浮,此君居然秉性不改。這一次,老毛病又犯了,居然放出“五日聞吉語”的豪言!須知這可是在朝堂之上,天子重臣之前,一旦錯了,不但獻策的功勞抹平,還將會因欺君罔上招致牢獄之災啊!
這個混不吝的賭棍,他已經是“赤腳”了,豁出去全都不怕,但自己是推薦人啊,弄不好要吃連坐的……
杜欽因為身體缺陷,天性內斂,與陳湯完全是兩個性格,自然很不喜這種聽上去牛逼轟轟,卻動輒把自己陷於極端被動之地的話語。
然而在大殿之上,杜欽也只能腹誹,嗯,只能腹誹。
宣室殿裡沉寂了好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