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天,李飛陽在報紙的頭版頭條看到了一副報道的標題:一部《搭錯車》,引得萬人落淚。據悉,昨日在京都電影院播放了一部新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做《搭錯車》,雖然名字令人費解,但是故事情節卻真實感人,催人淚下。據看電影的觀眾們說,看到電影的最後結局處,女主角唱起“收酒瓶子”的歌曲時,現在觀眾集體落淚。本報記者聽說後,特地進入影院觀看這部電影,沒想到如今電影院人員爆滿,一票難求,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搶到了一張票。原來這部電影是一部音樂劇,講述的是一個收破爛的老人與他收養的女孩之間發生的親情故事……李飛陽又開啟了另一份報紙,報紙上也有關於《搭錯車》這部電影的報道,接連翻了幾份,都有相關報道,看來這部電影比自己預想中的影響還要大。前世的《搭錯車》一經播映,就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深受感動的觀眾們,在電影下畫後,集體要求進行重映,一連重映好幾次,這股溫度才慢慢的降下來。如果評定最感人至深的電影,那麼在建國後的幾萬部電影當中,它也能穩居前十。這部電影的影響力一直持續了幾十年,直到幾十年後,仍然有人哼唱其中的主題曲,而且多年後又有多家電影電視公司對這個故事進行重拍,而且每次的收視率都居高不下,這部電影堪稱文藝片裡面的里程碑。
第四十九章 那憤懣的歌曲
作為一個年過五旬的老人,一輩子經歷了風風雨雨,王不知對人情世故已經看的淡了,已經很少有事情領他放在心上。
只是前天在一次文學研討會上,李飛陽對研討會上眾多作家的嘲諷與炮轟,那種從骨子裡流露出的鄙視眼神,使得他怎麼也揮之不去,閉上眼就李飛陽那冷冷的表情與不屑一顧的一抹冷笑。
王不知對於如今作協裡一幫人正事不幹,專門開會拍馬屁、混日子的現象也頗有不滿。只是這麼多作家,國家養他們自有養他們的道理。
底層社會的一些政治宣傳,平常的報刊雜誌所需的文章,都得依賴這些與會的作家們。他們這次開會研討一名去世作家的文章,倒也沒什麼不對的,錯就錯在,竟然把李飛陽也邀請了進去。
李飛陽是什麼人?他可是文化圈赫赫有名的狂徒啊!得有一大部分作家寫文聲討過他,他本人也對整個文化圈不感冒,要不是與王不知幾人相處的還算愉快,他根本就不會考慮加入作協。
李飛陽剛出書的時候,除了王不知幾人對他抱有希望之外,其餘的作家對這麼一個愣頭小子根本不屑一顧,直到《紅高粱》《高山下的花環》等書發表之後,一些人才發現這小傢伙出手不凡,有大家氣象,但是因為與其關係惡化,反而攻擊的更加厲害。
但在李飛陽發表了《西遊記》之後,關於他才疏學淺,行文粗糙不堪的一系列攻擊,方才嘎然而止。
一部《西遊記》讓世人知道了李飛陽的古文功底是何等的深厚,那些說他才疏學淺的謠言自然不攻自破,這一部書狠狠的打了眾多作家們的臉面,讓他們夾著尾巴熄火了好多天,再也不敢在明面上與李飛陽叫板。
到了李飛陽發表《封神演義》的時候,雖然也偶有人說這部書有哪一點不好,但是指的都是書中的思想有問題,對於李飛陽的文采與寫作功力已經沒有人再提。
他一個人能壓得整個文化圈失語,其文化底蘊與寫作實力已經讓常人難以望其項背。
雖說木高於林,風必摧之,但是架不住人家已經成了參天大樹,等閒的風雨根本就不放在眼裡;更何況人家還有一個比參天大樹還要高大的靠山,他的兩個老師無論在政界還是在文學界,都是毫無疑義的一代宗師,有這麼兩個老師,誰還能動的了他?
作家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也知道什麼人能得罪,什麼人不能招惹,待到李飛陽被黃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