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極端一點的地主惡霸甚至號稱——有漂亮老婆的佃農,能種好田。老婆相貌一般的,只能佃差田。沒有老婆的,沒有種田的資格。
在農業經濟時代,底層百姓只有種田這一項選擇,自然只能地主忍氣吞聲。忍無可忍的時候就是農民起義。
但是,經濟特區周邊的百姓多了一個選項——去城裡面去做工人!一方面,令佃農們多了一項更優厚的選擇,另外一方面也大大緩解了社會矛盾。
經過將近兩年的對比!
繼續在鄉下做佃農的,依然赤貧。而一些選擇去經濟特區做工的,經濟狀況已經堪比百畝田產的地主。
如此一來,到經濟特區打工,已經成為天津地區的鄉民們最熱門的選擇。而為了容納越來越多勞動力湧入城市,特區加大對公路、港口等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
“要想富,先修路。”在後世可謂是常識。而在17世紀。目光再深邃的經濟學家,也未看透到這個層次。
“修路”並不僅僅包含公路、鐵路,而是包含了交通物流的方方面面——公路、鐵路、港口、運河、機場、橋樑,等等任何交通基礎設施。
有了良好的交通環境,才能擁有良好的物流。而擁有了良好的物流,才能發展工業、商業、旅遊、商務等等各行各業。
在天津經濟特區成立一年多以來,港口、公路等等交通物流相關的硬體設施投入,每年皆是達到數百萬兩銀子。
大量的銀子砸下去,使得經濟特區範圍內。交通顯得四通八達,三合土、瀝青的公路。基本上鋪到最邊遠的鄉村、山野。
道路的暢通,使得特區境內馬車、牛車、人力板車等等車輛運輸大為繁榮。根據統計整個經濟特區境內登基的馬車有800多輛、牛車500多輛、人力板車1500多輛。這些車輛的運輸,雖然比不上後世的汽車、火車運輸能力,但是卻令特區境內的物流運輸效率倍增,運輸成本明顯降低。
至少,像蜂窩煤之類的商品,因為交通物流成本的昂貴,只能在城內銷售。但是隨著公路的修建,板車能夠直通農村。於是。整個天津經濟特區周邊的一些鄉村,也紛紛成為了特區工業品的傾銷地。
當然,特區大興土木,這些就業崗位月薪達到一至三兩白銀,對於周邊的佃農來說,吸引力實在太強了。以至於經濟特區周邊的佃農們,開始紛紛放下了鐮刀、鋤頭。拋棄了農村的生活,湧入特區的工業建設狂潮中。
這場工業化的大潮中,最大的收益群體,恐怕要屬於天津地區的底層百姓……
————————
“國師大人。朝廷批准了漢沽、塘沽併入經濟特區……”將岸顯得喜形於色。
“嗯!這兩沽靠海,拿到手之後,新的海港建設就提議提上日程了!”肖圖白笑道。
事實上,肖圖白比將岸訊息更為靈通,因為皇帝是他的分身,兩者遠隔千里,腦電波卻是依然能順暢的溝通。
經濟特區拿下更多的土地,一方面是為進一步發展儲備土地、港口資源。另外一方面,卻也是向朝廷財政輸血。因為有葛沽、鹹水沽的先例,50萬兩的銀子,便能夠讓土地併入經濟特區。而併入經濟特區後,稅收、政策皆是由特區制定。只要特區當局不是造反,朝廷是不能干涉特區內部的治理,更無權向特區索取額外的稅收。
漢沽、塘沽併入特區的代價,是向朝廷繳納100萬兩銀子。對於財政入不敷出的大明王朝來說,100萬兩銀子可謂是及時雨,大大緩解了朝廷的財政危機。
而對於特區來說,土地開發成工業、商業用地,土地價值能夠呈現百倍增長,自然不在意100萬兩的“小錢”。
事實上,漢沽、塘沽併入特區後,未來數年內,基礎設施建設,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