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根本沒有立憲的想法。清政府的社會基礎已經很薄弱的時候,只要一個偶然的事件就能使它滅亡,所以,1911年看起來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就導致了清朝的垮臺。
從晚清歷史看,清政府一直是被動變革,也是中國近代化一點一點被延誤,有進展,但是在重重阻力中被延誤的進展。清政府總是在下一個階段做上一個階段應該做的事,我在一篇文章說,它不知道積累越多,應付的利息越大。積累的利息越高,到後來承擔不起,就連本帶利沒了,就是崩潰、垮臺。
清政府垮臺後,中國進入一個權力失衡的時期,軍閥混戰,我就不講了。這個階段,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中國的經濟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期,因為帝國主義都忙於打戰,並且還需要大量的原料材料,中國的民族工業恰恰這時候有個大的發展。
從1927年以後,國民黨形式上統一了中國,這時開始了工商業的建設。27年之後城市工商業有了比較快的發展。從27年到37年抗日戰爭之前,但這個階段是畸形發展的,城市工商業發展很快,但農村政策始終很失敗,農村仍是一片凋敗的景象。國家分成了兩部分,城市在發展,農村在凋敗,這是不行的,所以後來共產黨把重點放在農村。
抗日戰爭把城市的發展也給打斷了,到1945年抗戰勝利,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除了香港澳門沒收回以外,中國成為聯合國的創始國,成為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成為一個大國,這是中國夢寐以求的。
這時候,蔣介石和國民黨的威望達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但一年不到,他的威望一下子跌到低谷,為什麼?因為財富的接收,接收了敵偽巨大的一筆財產,又沒有政治權力的制衡制約,所以貪汙腐敗更加嚴重,無以復加。當時有句話很形象: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腐敗導致了國民黨的失敗,這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共產黨人也沒有想到,在後來的大決戰中那麼快就取得了勝利。國民黨沒有珍惜自己的政治優勢,白白喪失了。經濟上的腐敗吞噬了政治上的資本。
1949年中國現代化面臨又一次模式的選擇。從1948年下半年起,中國共產黨就已經考慮這個問題了。毛澤東48年下半年在傾全力組織三大戰役,在戰爭過程中共產黨也基本認識到中國是自己了的,怎麼樣建設這個國家呢?毛澤東就委託劉少奇具體規劃新中國的建設藍圖。1948年9月,劉少奇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作了《關於新民主主義建設的報告》,12月在華北財政會議上,也做了《新中國建設的方針的問題》的報告。這兩篇報告明確指出,過早的社會主義政策是要不得的,過早的資本主義也是不行的,制定了一個新民主主義的方針。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確定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這次會議不僅僅是毛澤東提出的要警惕“糖衣炮彈”,它更重要的是為中國共產黨掌權以後制定一個新中國的藍圖,這個藍圖就是要長期處在新民主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允許發展私人資本,允許資本主義、民族資本的存在,這和共產黨長期宣傳的有不同,這使老百姓和一些工商業資本家感到困惑,不太理解。很多地方對工商業對資本家實行了比較左的政策,針對這個情況,很多資本家就很擔心,想把資本抽出來轉移。劉少奇到天津調研期間,發表了著名的天津講話以及一系列講話。這個講話的核心內容就是對資產階級的態度問題。七屆二中全會中說了黨的工作重心發生轉移,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從奪取政權變為建設國家,需要學會管理,充分研究經濟。
劉少奇的天津講話其實就是具體貫徹、落實七屆二中全會的精神。他認為——我念一段,這是在《黨的文獻》上公開發表的——“天津解放後,帝國主義、國民黨、官僚資產階級已找不到了,看不到了,於是就把子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