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只能力所能及地保護孩子平安健康。
不是隻有取了名字才能施洗,但是為了給孩子在教堂備案繼而在“命書”上有所記錄,給孩子起名就很重要了。中世紀的西方國家大約只有20種基督徒的名字可以用,其中約翰和瑪麗最為普遍。在基督教形成的早期很多人都改掉他們看上去顯得異教的名字,用新的基督徒的名字來進行施洗,所以名字在當時即指基督徒的名字。
事實表明,中世紀的歐洲常有死嬰、棄嬰出現,但這並不表明那時的人們不願擔起父母之責,而更多是被窘迫的生活現實所迫。基督教的影響使剛出生的嬰兒比先前得到了更多的重視,母子之間相親相愛的關係尤為突出。但是中世紀的孩子長到七歲就被認為成年了,直到公元19世紀,童年才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生階段被人們認可。
生育之苦
很長時間以來,受教育和傳授知識給後人是男人的特權,女人不能傳授知識甚至不能接受教育。未受過教育和強大的宗教忠誠感使她們心甘情願地接受這一角色。都鐸時期和斯圖亞特時期的英國,女人們普遍沒有讀寫能力,這使得這期間沒有女性留下的文字記錄,使人無從探察她們身為社會一員卻沒有權利與地位的感受。歷史資料清楚地表明雖然生活對兩性來說都是艱難的,現存的社會偏見和由聖經所造成的錯誤觀念卻對女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生育期間。
在公元16世紀和公元17世紀,人們普遍認為女人生育是她們為社會所作的唯一貢獻,沒人認為她們身體和精神上受到的關懷是重要的,只有她們扮演的繁衍後代的角色是受到重視的。儘管分娩對女人造成了肉體的折磨同時還帶來生命危險,已婚的女人還是認為她們應該儘可能多生孩子。不能生育的女人被認為是被上帝剝奪了權利,儘管這樣的女人比起那些生育能力強的女人來說可能壽命更長,活得更健康。即便忍受著不斷生育的痛苦,能生育的女人還是覺得那些不能生育的姐妹們很可憐。
懷孕
公元16世紀和公元17世紀,整個社會仍受許多禁忌的制約,交合與懷孕的聯絡仍是年輕夫婦們不願提及的。對於新婚夫婦,第一次受孕會帶來震驚。許多女人直到腹部已明顯隆起才意識到自己懷孕了。
對那些懷疑自己懷孕的女人來說,當時並沒有可靠的方法來檢驗。確認懷孕需用上幾個月的時間,即便是這樣仍存在著困難。比如像都鐸王朝瑪麗一世這樣的例子,她38歲才結婚,並在婚後數月內相信自己懷孕了,醫生證實了這一點。她也說她感到了胎兒在活動。她移居海姆特宮為分娩作準備,每日有人為她祈禱平安生產。但是好幾個月過去了,很明顯她並沒有懷孕,之前也根本沒受孕,她難堪到了極點,幾個星期後她的新婚丈夫菲利浦斯潘就拋棄了她。
女王或許經歷一系列的跡象使她確定了自己的懷孕,但是這些跡象只能靠自己判定。婦女們需要依賴對自己身體微妙變化的感受來確定是否懷孕,而由於營養情況差也會導致經期不規律,因此經期未按時出現不能確定是否懷孕。懷孕的跡象有:雙眼黯淡,|乳頭變硬,血管腫脹,尿液有顏色。
關於懷孕的跡象在《聖Chu女》一書中有進一步甚至聳人聽聞的描述:
你的紅潤面龐將會消瘦,變得面有菜色;你的眼睛會變得黯淡,眼圈變黑,由於頭暈你的腦袋會痛得厲害。此外,子宮的膨脹會使腹部凸出像個水袋,你的腸部不適,體側會突然劇痛,後背也經常疼痛;四肢感覺沉重;Ru房飽滿產生墜痛感,|乳汁會不停地分泌出來,你的美貌因面色蒼白而完全毀掉;你的口中總是感覺發苦,吃下去的所有東西都會讓你噁心;無論你的胃容納了什麼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