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征服,去鎮守。
說不定,到時候還真有一些人願意追隨劉協,誓死效忠。
這不,陸誠剛剛護送著劉協返回洛陽,就有不少附近計程車子,官員前來洛陽,覲見天子。
當然,也有人來拜見陸誠這個新晉的大漢王朝大將軍。
“濟陰定陶人,董昭,拜見大將軍。”
“原來是濟陰董公仁,陸某亦久聞大名。”
董昭此人年輕時被舉孝廉,就任癭陶縣長,陸誠揮師南下,奪取冀州之時,董昭辭官外出訪友。
如今,見陸誠迎回天子,大勢已成,便來投效。
說起來,這位也是後來曹魏的重臣,算是曹魏的三朝元老,最後做到了司徒。
陸誠如今攻佔了這麼多地盤,手底下免不了又出現文官缺口,這董昭前來投效,陸誠很自然的表現出了一副禮賢下士的姿態,與對方親切交談。
董昭見陸誠如此,也當場開始獻策:“明公,興義兵,除暴亂,護天子,還舊都。此乃五霸之功也。然則,朝中諸臣未必皆服於明公,久留洛陽,恐有不便。不若遷都他處……”
聽聞此言,陸誠倒是想了起來,演義中好像就是此人奉勸曹操遷都許昌。
不過,眼下的情況又有所不同。洛陽並未被焚燬,且洛陽交通便利,聯通八方,周圍更有諸多關隘,再加上陸誠已經基本佔據北方,是否遷都,影響並不大。
至於朝中那些舊臣,手中無兵無權,又時刻在飛鷹衛的監視下,也翻不出什麼浪花來。
“公仁此言有理,但眼下尚不是遷都之時。公仁初到洛陽,尚不熟悉情況,可先熟悉一番,或許會有別的看法。”
董昭見陸誠並未採納自己的建議,也只是躬身一禮:“既然明公已有打算,是昭妄言了。”
“公仁此言,也是為了陸某著想,陸某豈能不知?還請靜觀其變,一切待日後自有分曉。”
給董昭安排了一個新官職之後,陸誠就忙其他的去了。
今年,青冀幽並四州的玉米、紅薯、土豆等農作物,盡皆喜獲豐收,極大的充盈了糧倉。
這些後世培育的高產農作物,對比這個時代種植的粟米等農作物,畝產量增加了數倍,甚至十倍之上,一年豐收帶來的糧食,至少足夠治下所有百姓吃上兩三年。
糧食充足之後,就能做很多事了。
搞發展,練新兵,攻城掠地,征戰四方,都可以。
:()漫遊影視諸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