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祭祖,陵園出現祥瑞的訊息沒兩天就傳遍了京城內外,百姓都議論紛紛。對比那大開殺戒的建文帝,一路南下除了與官兵交戰便少有殺傷人命的燕王與太孫顯然更得人心。就在這人心惶惶之際,京城裡又出現了奇怪的傳言,指建文帝本就不是名正言順繼承的皇位,反而他胞弟衡王才是先帝在悼仁太子死後所屬意的繼承人選,甚至有人說,先帝連傳位詔書都寫好了,衡王與徐王都是知情的,但建文帝仗著權勢與兄長的名份,硬是把弟弟的皇位給搶了。這種傳言一出,第二天皇宮裡便傳下聖旨,申斥衡王意圖不軌,要廢了他的王爵。太后直奔皇帝寢宮哭求了整整一日,建文帝才收回成命,改為命衡王禁足府內思過。
接著又有傳言說,太后在建文帝面前都跪下了,建文帝才答應放過弟弟的,徐王為母親與兄長抱不平,進宮與他理論,也被他罰禁足了。這傳言一出,建文帝頭上又多了不孝不悌兩項罪名。
建文帝火冒三丈。他認為這一切都是馮家黨羽在搞鬼,或許兩個弟弟也在混水摸魚。他心裡自然清楚自己的皇位來路不正,對幾個兄弟都抱了猜忌之心,只是要維持仁君形象,才忍著沒向他們動手罷了,眼下卻是猜忌不已。為了以防萬一,他向每個兄弟的王府都派出親信,監視兄弟與其家眷的行動。誰知當天晚上,就有一位王弟府中起火,雖然只燒傷了幾個下人,但眾人聯想到齊王、代王的遭遇,都將建文帝視作放火的幕後指使者。一時間,建文帝在宗室勳貴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先前無論傳言如何,總有人抱有僥倖之心,不肯相信,如今卻是不得不信了。
有膽子大的宗室試圖向建文上書,請他將馮家人視作主犯,不要累及旁人,再安撫宗室諸王,畢竟宗室與皇帝同為王族,絕不會投向馮家異姓人的。建文帝看了上書,心中似乎有了幾分清明,但很快,這名宗室就遭到了暗殺。殺人現場遺留下皇帝是兇手的證據,但建文深知自己沒有下令,便知道定然是馮家人在搗鬼了。他又再度怒火中燒,下令加緊搜查,甚至將南兵馬司親信將領手下計程車兵調來,專職搜查,至於原本的禁衛軍,早已被他全員廢止了——他認為這些人都被馮家收買了,若不是考慮到人數太多,也許他就下令全殺了呢。
然而,南兵馬司的將士本就不是負責城內守衛工作的,搜查馮家餘黨期間,不免與原本城內的守軍發生衝突,期間出了好幾次事,都被勉強壓下了,但兩軍彼此間的矛盾卻日益加深。
就在京城裡亂象日現之際,燕王大軍再次從鳳陽出發南下,繞過幾個大城,直接逼近了京城。
第七十四章 耳目
建文帝面帶盛怒將手中的奏摺摔到地上:“你是幹什麼吃?!膽敢在朕面前說大話,說你能探知燕王大軍的動靜,還說他們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要將定遠、廬州、揚州等幾個大城都打下來,斷了朝廷的援手,方才進軍京師,如今又算是什麼?!”
一名身著華服的十八九歲青年慌忙跪倒在地,連連磕頭,顫聲道:“陛下熄怒,微臣安插在燕王府中的探子確實是這麼說的,興許是燕王與太孫忽然改了主意……”
建文帝抬腳將他踢出三尺遠:“安插在燕王府中的探子,探的是哪門子的機密?!你當他們現在還在燕王府裡麼?!”
“陛下熄怒……”青年無言以對,只能不停地重複這句話,建文帝卻是早已沒了耐性:“李兆年,朕警告你!原本以為你對聯忠心耿耿,連父兄都可以不顧,也算是個可用之人,沒想到你如此無能!朕手下不需要廢物!若你做不到,就趁早給我滾出去!”
李兆年抖了抖,但除了磕頭外什麼事都做不了,建文帝怒氣衝衝地將他轟出殿外,又命人傳幾員親信大將前來商議要,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