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中間便是拱立靜聽的數十名優秀學子。
這裡的規矩可比李偉那明黃書院嚴得多,學生們連個桌椅都沒有,更別說隨便亂講話了,誰要是敢違反紀律,監丞的鞭子立刻就會落下來!
眾人就位,坐在主座上的宋訥首先開講:
“理者萬物之本也,物、人各有一理,皆源於此,如三綱五常……”
“然人慾過甚,則背棄天理,故需存天理,滅人慾……”
宋訥是程朱理學的信奉者,開口就是程朱理學的經典理念。
眾學子也都是熟讀程朱理學,對此頗為認同。
但方孝孺卻是微微皺眉,這些理念他之前也是熟讀的,但是與他剛作的這部明黃理學相比,卻有不小的出入,他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選擇了李偉提出的這個新學,現在再聽到這些程朱理學的舊觀念,就忍不住想要開口反對。
不過想到國子監的規矩,他還是忍了下來,打算等會宋訥講完了再說。
這也就是他了,要是李偉在這裡,估計上來就開噴了。
什麼滅人慾,這些人逼逼這麼多,也是為了滿足帝王的人慾,百姓的人慾就得滅了,他們這些權貴的人慾就是天理應當的。
慾望是人類進步的最大驅動力,只要循規蹈矩,不使用非法手段,再大的慾望也沒什麼錯。
套用後世的話,人若是沒有理想,那與鹹魚有什麼分別?
片刻後,宋訥講完,杜斆又補充了兩點。
一點一小時,整整補了一個時辰。
眾學子雖然心裡頭煩得不行,但面上也不敢有絲毫不敬。
等杜斆講完,終於輪到正經的老師,也就是博士們講學了。
“今日咱們國子監來了位新博士,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太史公的得意門生方孝孺!”
宋訥首先向眾學子介紹了一下方孝孺的身份,宋濂主修元史,所以他們這些文人都習慣稱其為太史公。
學子們對此早有耳聞,在宋訥介紹完之後便紛紛向方孝孺見禮:
“拜見方博士!”
方孝孺也是揖手還禮。
隨即宋訥又道:“下面就讓方博士來給大家講授他所帶來的新學,你們要認真聽!”
宋訥說完之後,便示意方孝孺開講。
方孝孺早已忍耐多時,得到允許便立即上前一步來到正中,開始講述朱元璋親自賜名的這個《明黃理學》。
“心即理,知行合一!天理者,何也?非空談也,需格物致知,知行並進,以實踐來驗證,時時自省,方得天理……”
方孝孺一開口,學子之中便有一些人覺得眼前一亮,這種說法可是新鮮的很,跟程朱理學明顯不同。
但是宋訥與杜斆這些人卻是立即皺起了眉,他們都是程朱理學的信奉者,對這些明顯唱反調的理念自然是極為反感。
“方博士此言差矣,正所謂格物致知,需先知而後行!若按你這說法,知行並舉,那豈不是會行差踏錯?”
杜斆忍了片刻,終是忍不住出聲打斷了他。
方孝孺絲毫不介意,在開口之前他就料到了,這種新理念必然會受到他人的駁斥,這是不可避免的。
“天下之理何其廣,如何能盡得?如此窮盡一生而不可得,便無所行,豈不是碌碌無為?”方孝孺。
“泛觀博覽,終能致知!”
“紙上得來終覺淺,有知而無行,不可謂之知,正所謂,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得天理,終需知行一體並進!”
“謬論!”
杜斆辯駁了兩句,便忍不住怒斥。
眾學子見老師吵起來了,頓時興致大漲,也有種躍躍欲試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