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在朝鮮半島戰爭中驚豔表現之後,戰後立刻升為甲級的部隊,甚至是號稱“快刀手”的第十一軍,一個個都渴望著能夠從德國人身上奪取足夠的戰果,為未來的陸軍第二次大規模改制,贏得一個較好的戰績基礎,否則,到時候指不定裁汰掉誰。
空軍也是一樣,雖然目前已經快有兩個戰鬥機師了,加上已經有的一個攻擊機師和一個轟炸機師,中亞戰區下轄的空軍兵力始終處於一個近似於飽和,卻又並未飽和的狀態,這種有些尷尬的狀態,就恰如整個共和國空軍一樣。
無可厚非的是,軍隊乃一個特殊的群體,如果把一個大編制部隊比作是官場上的一個官員、商場上的一個企業,那麼想要升官、想要壯大,顯然就必須有足夠優秀的政績、業績,而這恰恰就得要求能力,軍隊的戰鬥力怎麼體現?勝利和戰果便是鐵證。
就舀共和國陸軍第五集團軍為例,中日朝鮮半島戰爭之前,沒人覺得這支部隊和其他相比有什麼了不起,當時還一度有人說是,第五軍入朝作戰,有可能給第六集團軍拖後腿來著。
可事實證明。第五集團軍戰鬥力得到了實戰的考驗,經過了戰火淬鍊後的這支部隊,不僅僅成了共和國民眾心目中的明星部隊、王牌部隊,在軍隊體系裡。他也在新軍事改制中扶搖直上,直接從乙類作戰部隊,升格成了甲級,五大重灌數字化集團軍裡赫赫有名。
而不管是軍內傳聞也好,還是共和國戰後利益需要也罷,隨著共和國國家利益開始冠以“全球化”這一概念,共和國越來越重視海洋利益、全球利益。海軍的擴編也已經是在所難免的,很大程度上都有些職能衝突的空軍甚至都有地位受到挑戰的危險,更別提陸軍這個老大哥,戰爭可能不用到結束,陸軍的地位就會越來越不如以往。
國家綜合實力的上升、國際利益的龐大、國際政治的錯綜複雜等等,都讓共和國更加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快速應對全球政治與軍事突變的軍隊,傳統的超級強國直接對戰基本將一去不復返,地區性軍事衝突、多邊政治力量角逐等都要求共和國的軍事武裝力量。不能再繼續追求大、強、猛的陳舊樣子,要變得小、快、精、尖。…;
然而,國家再怎麼富強。海外利益再怎麼重要,也不會花掉太多納稅人的錢來維持一支超級龐大的軍隊,在國民警備部隊都將開始所編改制的情況之下,海軍又要順應國家利益趨於全球化的態勢而擴大,軍隊的盤子只有這麼小,怎麼辦?
顯然,五大軍種之中,特種部隊和第二炮兵部隊本來就很特殊的存在,與三大傳統陸海空軍種都相互關聯,而且規模也並不是太大。特種部隊雖然也會在縮小一定編制規模,向更為專業化、技術化等轉變。
第二炮兵部隊也大有往做好往天軍方面發展的態勢,即成為一支依託高精尖技術武器而存在的一個小而強的戰略性軍種,主要負責做好本國本土及重要利益相關國家的戰略防禦,同時兼顧利用航天技術優勢,為基於太空快速武力打擊地球上任何目標而奮鬥。
因而特種部隊和第二炮兵為了自身的發展。本來就會“精兵簡政”,以縮小規模的變相裁編方式,來為部隊的發展讓步,而且這兩大軍種都與共和國國家利益關聯重大,乃是共和國未來稱霸全世界的關鍵力量所在,所以海軍的擴張,不會給他們造成任何威脅,反倒會相互促進,唯有陸空軍,很不保險。
海軍的擴大乃是國家利益發展所需,雖然目前共和國只能有效影響和控制西太平洋、印度洋,可遼闊的太平洋、大西洋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