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規模和速度如何,但是在現代,已經並非像古代那樣,僅僅需要運送糧草和軍械,軍械也頂多刀槍弓矢那麼簡單。
更大的物資消耗需求、更多的物資需求種類、更快的物資需求速度等等,都決定了現代戰爭必須要有更為高效和健全的運輸補給制度和運輸載體,火車和汽車的出現和運用,在和平時期是改變物流運輸的工業奇蹟,在戰爭時期,則成為了毋庸置疑的後勤中堅,尤其是火車。
飽受戰火洗禮的蘇聯東歐土地上,蘇聯人是嚴格執行了堅壁清野政策的,凡是未能控制或者即將淪陷的地區,蘇聯人燒掉了村莊、帶走了牲畜和糧食、毀掉了橋樑公路與鐵路、炸塌了隧洞,還到處埋藏了地雷,德軍圍攻莫斯科期間所建立的外圍鐵路物資補給站,如今在其部隊向東進攻之際,這些昔日的前線補給站也都需要變成物資中轉場,隨著德軍鐵道兵搶建戰時鐵路的線路向前線輸送物資。
德軍鐵道兵對鐵路的搶建速度如何無從估算,因為這需要分析的客觀因素很多,但本來基礎條件就並不太好,不如西歐更不如共和國的蘇聯國內鐵路網本身就稀疏得厲害,德國人就算依照以前蘇聯人的鐵路線走向來進行重新的搶修和敷設枕木軌道等,也頂多是建設單線標準軌鐵路線,電氣化的顯然是妄想,時間根本來不及。
然而單線的非電氣化鐵路一晝夜通行能力是有限的,滿打滿算一晝夜可以通行20至25列軍列,那麼也基本堪堪滿足德軍兩大集團軍群的物資運送需求,可最新修復到位的鐵路距離德軍的前線尚遠,德國陸軍北方集團軍群的單線鐵路一晝夜修復速度不過10公里,而其前線部隊距離鐵路達250餘公里,這一晝夜運送下來囤積的上萬噸物資,都需要德軍組織大量的軍卡來消化掉。
好在德軍兩大集團軍群目前都基本處於攻堅作戰,交戰地域暫時性的會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如果鐵路修復速度加快一些,那麼德軍能夠在高強度作戰的同時,在一週之內將公路運輸補給距離縮短至200公里以內甚至更近一些,這樣一來,近兩百公里的土路使用軍卡來完成運輸任務,而非使用效能低下的馱馬等牲畜,德軍一個集團軍群也需要準備逾千輛五噸載重軍卡來執行後勤運送任務,以二十輛軍卡為一個連隊,那麼也至少投入50個汽車運輸連,另外還需要一些保障連來執行公路養護、運輸安排、車輛維護等工作。
當然,中亞戰區之所以如此“斤斤計較”的分析德軍的物資補給能力,其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為空襲行動的預期效果進行評價,因為空襲行動既要考慮有很大的影響力,要為蘇軍的抵抗起到積極支援作用,同時也要有足夠的戰略意義,那麼顯然對付具備不俗防空實力的德軍作戰部隊展開空襲,那還不如直接打擊德軍的後勤補給線來得實惠,而中亞戰區司令部所需要的空襲效果也很簡單,那就是要讓德軍兩大集團軍群對蘇軍的進攻因為物資補給不暢而降低強度,甚至是取消進攻轉為防守待援。…;
因而中亞戰區司令部制定的空襲計劃將的重點放在了德軍後勤補給生命線——鐵路,鐵路是納粹德軍後勤補給的重要承載體,它串聯了德國本土、佔領區、交戰區等地生產企業、物資中轉、油料與彈藥儲備、軍械儲備、前線部隊後勤等單位,炸掉一個德軍的物資中轉火車站,顯然要比炸燬一座鐵道橋樑還能更讓德軍損失慘重,更能起到遲滯德軍攻勢的作用。
在共和國空軍新一批部隊還未正式編入中亞戰區作戰部隊序列之前,現有的第一攻擊機師、第二轟炸機師以及第三戰鬥機師這三大部隊顯然要在此次行動中挑起大梁來,早就為此準備多時的三支部隊軍事主官也自然在會上空前積極,就差在臉上寫著“興奮”二字的莫過於第三戰鬥機師師長趙殃少將,不過表情卻還是很嚴肅認真的,但熟悉他的人不用猜也知道這廝顯然是樂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