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浸才能夠浸得有味一些。說得似乎很有道理!據說在鬧市間,真的有些世俗極了的日雜鋪,一壺普通的茶葉可以從上午衝到中午,再從中午衝到傍晚,到昏天暗地。也許靠的就是這個道理!哈哈!其根本目的,就是以最節省的方式來應酬四方來客。而且杯也不怎麼洗,水也不怎麼滾!這哪裡是品茶?簡直是荒誕!簡直是劣質、淡得無味的超級口水大集合!!那樣的茶,我是不喝的!我倒是覺得,這樣的茶永遠不如喝白開水來得更清心些!!
不求世俗三千,只願雅達半杯!
那麼,“三色茶”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記得那是許久以前,美術院校時期的我,在宿舍裡沖茶。衝完之後,請師兄喝茶。不料卻聽師兄笑道,“今天來喝你的‘三色茶’,哈哈!”。一開始我還不理解,待到望向茶杯,才發覺三杯茶從深到淺,對比度好強烈。那是由於我在“關公巡城”這一道的時間把握上不均勻,不過,自那以後,“三色茶”這個有趣的名字,就一直讓我記在心裡。
是的,沖茶時,將茶衝滿第一杯之後,再衝第二杯,而後,再衝第三杯。於是,由於浸泡時間長短、壺底壺面的區別,就產生了名副其實的——“三色茶”。
三杯茶,可謂層次分明。第一杯淡泊得幾乎“一貧如洗”,嚴重失色成極淺極淺的米黃,真的是清澈見底,宛如赤子之心。第二杯比較適中,似乎還好,只是看起來還是有些呆板。第三杯又濃又暗,深沉得可怕,像個極不好對付的老油條。其實,這三杯茶都達不到茶的最佳組合。不過,反過來理解,這種“三色茶”卻也將茶的內涵分解了出來,指出茶大概是由三種不同狀態組合而成。
這“三色茶”也可以用為人處世來理解。人太過於淡泊,則常常受那些唯利是圖者的倚騙;人太過於適中,呆呆板板,豈不少了許多詼諧笑趣;人太過於深沉,時時圓滑,又顯得世俗,最終令人敬而遠之。呵呵,不是說“多一分太肥,少一分太瘦”麼?如果一個人,將三者融會貫通,既有淡泊的胸襟,也有處事的應變,又有深厚的思想沉澱,豈不是很完美?
依理類推,好的茶,就是一杯之中,既有灑脫的那份淡泊,也有適中的應變,又有濃厚的精華內在。
這也很像一個熱門的話題,就是關於“愛人、情人、紅顏知己”的說法。
這是那些對感情不專一的人所最喜歡的說法。有了這種說法,那些對感情不專一的人就有了可依據的籍口,說什麼“情人”比“愛人”懂得情趣,說什麼“紅顏知己”比“情人”來得知心,反過來又說“愛人”最會持家理財……
我倒是覺得,對於茶來說,偶爾不小心衝出三色茶,倒也不是怎麼緊要,反而會由此添些有趣的閒情逸致。只是對於將人的感情分成“愛人、情人、紅顏知己”,卻是令人不敢恭維。
在那些熱衷於這種劃分的人來說。紅顏知己,就好像那杯最淡的茶,淡得遙不可及,彷彿很可心。愛人,就好像那杯最濃的茶,濃得令人反胃,恨不得潑掉。而情人,就像那杯適中的茶,茶色看起來與完美的茶色很相似,只是仔細觀察卻又會發覺過於輕浮。
其實,原本人心裡那份情感,與茶何其相似?“三色茶”原本就集中在一個茶壺,“愛人、情人、紅顏知己”原本就集中在一個人,所以,對於茶,對於感情,我輩是不喜歡弄出什麼“三國演義”的。
讓我們將茶水自如地從茶壺灑落茶杯,在熱氣中,感受著茶香瀰漫,感受著四野花叢偶有蝴蝶飛來,感受著“從來佳茗似佳人”!
薰陶入心時,我又覺得,選購茶葉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事。有的所謂茶公司,找廣告公司設計出高檔而精美的包裝,而裡面裝的卻是很一般的茶,十足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有時反不如在路上遇到從雲南來的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