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困境。同時士卒也都不願被遣返——本是豁出一條命出來的,怎能垂頭喪氣地回去?經過考慮,李綱決定繼續北上投奔大元帥府想辦法救援汴京。
船到太平州時,又得到二帝北行,孟後聽政讓康王回京即位的公告,這令李綱悲喜交集。趙桓對李綱,到底還是有知遇之恩的;趙佶對李綱也頗有故人舊臣之情;兩位天子北去,一個時代結束,李綱的心情不可能不復雜。
繼續前行不久,李綱得到訊息說:前方不遠處的金陵,被叛亂計程車兵卒所佔領。叛軍們囚禁了大帥宇文粹中,濫殺官吏居民、劫掠官府,焚舟船無數,士民財物被他們搶劫一空。雖然後來被招安,但賊性仍然不改,常帶甲橫行,殺戮如故。
李綱立刻寫了一份文告送去,要求他們聽自己節制,加入勤王軍行列。叛軍們懾於李綱大名,表示願意解甲,聽候收編,但仍舊不大老實,他便與負責當地事務的轉運使李彌安聯手,誅殺了叛軍首惡者三十六人,其餘徒眾千餘人編入軍中統轄。
到了金陵李綱又看到了鄭太后獲救回京聽政昭告天下的公文,他上表慶賀,同時上書論時事,縱論宣和末年以來對金策略的失誤。他離金陵率軍北上,在途中又看到公告,這才知道自己被任命為尚書右丞,成為宰相。
過去,尚書省不知道李綱已率軍前來,給他的文書,都是發到其流放地的。他們得到李綱在金陵的奏疏,才曉得他已經近在咫尺了。於是,陳過廷帶著關於新的任命與王爺的一封信趕到了金陵相迎。
聽到陳過廷對這幾年的情況介紹後,李綱趕到真是物去人非了,想到當年秦王在河東拒敵的情形,憶起其軍威鼎盛英勇善戰,這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現在又重新出山麓戰河北,救出了太后,便向太后舉薦自己為相,真是感慨萬千…
第一百二十三章 紛爭
數日後,李綱在陳過廷的接引下回到了汴京,太后命鄆王趙楷等四位親王率百官到城門迎接,京城百姓聽說李綱回京也前來等候,竟有數萬人之多。李綱一路走來,感慨良多。
京城雖然經歷戰火荼毒,可現在已經整修完畢,各種城防實施盡皆恢復,而從各處運糧的商隊絡繹不絕,一問才知都是奉秦王之命從江南採購的,所用之資皆是秦王籌集,為穩定京城物價皆以低價出售,甚至不抵耗費。再看城中士兵也是面目一新,他從軍裝上已看出盡是河中軍,比之當年河東還要雄壯,心中大安。
次日李綱進攻拜見太后,然後就當前的形勢提出自己的建議,他說:自古中國對付夷狄之患,不過三策,即戰、和、守而已。我方如果城池堅、人心固,則可以守;我方如果士卒勇、形勢利,則可以戰;我方如果辭理直、威力強,則可以和。這就是說,講和,也是要靠資本的。在能打敗敵人的條件下談和,才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真髓。
李綱分析靖康年間的失利,都是因為既不戰、又不守,給敵人以可乘之機。只是向敵人乞憐,希望敵人有惻隱之心,這怎麼能成?就好比盜賊進室,翻箱倒櫃,竟然毫無阻攔,他下次怎麼能不再來呢?
目前的情況從表面看起來,是繼承了宋的法統,延續大宋國脈,但實質上二帝北行,新君未立,實際上國家無主。再者經此浩劫。百年積存盡被女真掠走,國力上大大的下降!過去。宋是大國,遼金再怎麼強。也是化外藩邦。而今,金宋分庭抗禮,中原皆歷戰火,若失去中原幾乎就變成一個偏安政權了。
“愛卿所言極是,但如今二帝北行,太子亦追隨,國無儲君,愛卿以為立新君是否當時?”鄭紅梅點頭道,暗贊這李綱確是個能臣。把當前的形勢分析的頭頭是道,現在既然提起立新君之事,這也是她最關心的事情,便問道。
“太后,臣以為現在朝中勢力紛雜,各處群雄並起,雖多是忠臣義士,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