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遣人登城罵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便在此際,李世積引唐兵而至,塵埃漲天,旌旗蔽日。
大度設慌懼,便引部眾自赤柯濼北走。
李世積選麾下及突厥精騎六千,自直道邀之,逾白道川,追及於青山。大度設狂奔累日,前至諾真水,因無渡橋,只得勒兵還戰,背水列陣,橫亙十里。
突厥兵先至,與薛延陀交戰,三次衝突不勝,只得回馬還走。
大度設見狀大喜,下令乘勝追擊,未及十里,李世積率唐兵殺至。薛延陀迎戰唐軍,萬矢俱發,不射馬上之將,只射坐下戰馬。
此招甚是狠辣,一陣箭雨落下,便有千餘匹唐馬摔倒,將士亦多跌傷,不能再戰。
李世積自後隊衝上,命傳令官高聲喝道:三軍將士皆都下馬,執長槊直前衝之!
眾將大悟,遂全部下馬,命長槊軍在前,陌刀手繼後,更有弓箭手分成兩翼包抄,專射對方騎兵射手。於戰未三合,薛延陀部眾大潰,四散而逃。
唐軍副總管薛萬徹以數千騎追擊,專門殺其執馬軍卒,奪其戰馬。
薛延陀騎兵一旦失去戰馬,便即不知所為,只能伸頸就戮。
唐兵縱馬追擊不捨,斬首三千餘級,又捕虜五萬餘人。薛延陀幾乎全軍覆沒,大度設率其殘部脫身而走,萬徹追之不及而還。
大度設引其殘眾千辛萬苦還至漠北,又值天降大雪,人畜凍死者什之八九。
李世積取得完勝,還軍定襄。
適逢突厥思結部居五臺者叛走,後面有州兵追之;李世積引軍還師,便上前夾擊,將突厥叛軍悉數誅殺。經此一戰,李世積聲名大噪,至與其師李靖並肩齊名。
薛延陀使者當時有留居京師長安者,告辭天子北還。
唐太宗對其說道:吾前曾命你部族與突厥以大漠為界,若有先尋事相侵者,我則發兵討之。真珠可汗自恃其強,趁我東巡之機,逾越大漠先攻突厥。我大唐李世積所率才數千騎,汝已狼狽如此!爾等可歸語真珠可汗:凡舉措利害,可善擇其宜。
薛延陀使者諾諾連聲,再三禮拜而去。
恭延陀使者去後,太宗問魏徵道:我觀近來朝臣,因何上書論事者稀耶!
魏徵答道:陛下若能虛心採納眾議,何愁無有進言者?凡為臣子者,徇國者寡,愛身者多,陛下既雲上書論事者稀,則是彼因畏多口獲罪,故不言耳。
太宗道:然。人臣關說忤旨,動及刑誅,與夫蹈湯火冒白刃者,亦何異哉!是以禹拜昌言,良為此也。
房玄齡、高士廉下朝,偶遇少府少監竇德素於路,因問:北門近來有何營繕?
竇德素囫圇應之,回頭便將此事上奏。
來日上朝,太宗便怒責房玄齡與高士廉:君但知南牙政事,北門小小營繕,何預君事!
房玄齡等再拜謝罪,魏徵卻出班爭道:臣不知陛下何責玄齡,而玄齡等亦何所謝!其為陛下股肱耳目,於中外事豈有不應知者!使所營為是,當助陛下成之;為非,當請陛下罷之。問於有司,理則宜然。不知何罪而責,亦何罪而謝也!
太宗聞言大愧,竟無言以答。
貞觀十六年春正月,乙丑。魏王李泰撰寫《括地誌》完成,上呈父皇太宗御覽。
字幕: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第四子,文德皇后長孫氏所生。
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好士愛文學,工草隸,集書萬卷,是當時有名書法家、書畫鑑賞家。因此寵冠諸王,最得唐太宗寵愛。
太宗允許李泰在府邸設定文學館,任其自行引召學士。
貞觀十年,李泰徙封魏王,遙領相州都督,督相、衛、黎、魏、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