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的兩萬人馬,乾隆皇帝後續又從直隸、山東等地調派了近八萬人,合計十二萬人馬,但由於不知道明天英軍軍艦會駛到何處,不得不在沿海處處設防。
龐大的軍費開支和後勤供給給因為皇帝多次南巡而變得乾癟的國庫造成了沉重的負擔,戶部和兵部天天互掐,乾隆皇帝的臉色越來越難看,直到十二月十日,英軍駛向了長江內河河道,進發鎮江。
鎮江,古稱京口,北臨長江、西距大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樞紐之一。
清帝國開國以來就在鎮江駐有重兵,此時鎮江守軍兩千餘人,從直隸地區調集的兩千兵力也剛剛抵達。由於英方艦隊的主要戰力六艘戰列艦噸位太大,無法駛入內河河道,於是這次的戰役主要由六千五百多名英陸軍承擔。
送兵力上說英方佔據的優勢不大,但是武器方面高出太多,而且英軍乘船而來,直隸援軍奔波而至,反倒是遠道而來的英國人以逸待勞。
然而戰爭爆發後卻超出了英國人的想象,在他們看來,從抵達廣州的第一次戰役開始,就壓根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各地清軍不可謂不英勇,但對英方的影響僅僅是百餘人的傷亡和兩艘戰艦的輕度毀損。因此他們對鎮江之戰的估計過於樂觀,他們以為也許要不了兩個小時,就足以收拾這些冷熱兵器混裝的辮子軍。
令他們想不到的是,擅長陸地戰的清帝國軍隊在裝備差、狀態不佳的情況下還是給予了他們沉重的打擊。進攻北城的一隊英軍在攀雲梯上與清軍激烈交戰,直至城牆被轟塌絕大部分後,這些頑抗的清軍還在利用一切有利地勢拒敵。進攻西門的英軍收到強力抵抗不得不轉戰西門,幾艘進入河道轟擊城牆的護衛艦也被城牆上的炮塔擊沉擊損狼狽退出,雖然最後清軍還是從東西兩門攻入了鎮江城內,但清軍仍然不放棄的展開了巷戰。
這一切只因為鎮江是他們的家
近兩百年來,綠營軍駐紮此地,家眷、祖墳、田地、財產都在此處,保衛家園唯死而已,沒有退路
攻陷鎮江城後,英軍清查戰況,大英帝國皇家陸軍竟然在此役戰死兩百多人、受傷三倍多人,雖然比起死傷千餘人的清軍而已少的多,但已經遠遠超出英國遠征軍前期傷亡的總和了。
但鎮江最終還是淪陷了。
鎮江的淪陷後果非常嚴重,相比起最初佔領的定海,雖然高晉帶的援軍幾經波折都未能收復定海,但是從大局而言,定海對於清帝國來說是不太重要的。畢竟是個臨海的小島,英國軍艦以此作為補給樞紐,但與陸地大國清帝國是無所謂的。
然而鎮江不同,作為京杭大運河的重要港口之一,英方佔領了鎮江,便掐斷了從蘇杭一帶運載到京師的物資。漕運,在清帝國是關係南糧北調的關鍵。
清帝國專設了漕運總督,其下七省糧道,有專屬的兵丁萬餘人船隻七千艘。之所以如此重視,是由於漕運將蘇杭之地的糧食調集到北京,專供宮廷消耗、百官俸祿、軍餉支付,也就是說北京的皇宮幾千口、官員的米石官祿和駐紮在北京的十萬八旗的口糧完全都靠漕運支援。
此時外海已經被英國軍艦所掌控,又斷了漕運,等於就是斷了北京的口糧。乾隆皇帝得到訊息後,火都發不出來了,只能推搡的倒在龍椅上閉上了眼睛。
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斷其軍糧都是非常致命的打擊,更別說統治基礎並算不得穩固的清帝國。
最終皇帝陛下下令:去問問夷人,來犯所謂何事。
戰爭從七月開始到十二月,整整打了五個多月了,事實上清帝國還不明白紅毛夷人來犯究竟為何,這是多麼古怪的一件事。
被皇帝委派的官員不是別人,正是當年負責馬嘎爾尼來訪時禮儀規範工作的和��橢刑謾J��露��巳蘸瞳|帶人抵達鎮江,並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