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十年十月十五日乾隆皇帝下的抗擊令,等到十一月二十日高晉和他的援軍還沒抵達海定呢,大英帝國的艦隊就已經從印度得到了補給,留下陸軍兩千人,護衛艦三艘,然後啟程去攻天津大沽口了。
蒼天啊大地啊有這麼耍人的嗎?清帝國內戰報給皇帝知道然後下達政令到地方就需要一個多月,人家一個多月都夠補給船從孟買抵達澳門了
於是可憐或者說幸運的高晉同志和他的人終於到達杭州府時,杭州府通報給乾隆皇帝的英軍艦隊離港北上的摺子剛好送到皇帝手中。乾隆無可奈何又急忙下令高晉留下手中的五千兵力協同杭州知府收復定海,另外一萬兵員立刻趕赴天津。
這一來一回的折騰,實際上調派一萬人去天津的命令還未抵達高晉手中,那邊大沽口就已經打起來了。好在定海失陷已經是近兩個月前的事了,大沽口早已知道訊息,不會像定海一樣還以為英國人是來做生意的。可大沽口的海防又如何呢?
大沽口是乾隆心中固若金湯的要塞,有炮臺五座,火炮一百五十三門,駐軍五千餘人,大沽口外圍的白河在漲潮時便是天然的護城河,河道內多是攔擋竹伐船隻難以通行。
可是鋼鐵鑄造的戰列艦面對這些竹筏也難以通行嗎?
如履薄冰 第三十三章 門戶之戰(中)
收費章節(12點)
第三十三章 門戶之戰(中)
女皇十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陰天有雨。
英國艦隊趁清晨漲潮時分駛入大沽口,戰爭在細雨中拉開序幕。雙方几乎是同時爆發出最猛烈的轟擊,上百門火炮發出震耳欲聾的隆隆聲,炮口噴出的火光映紅了碧藍的海岸線。河面上、田壟中和高大的炮臺周圍,塵土飛揚,硝煙升騰。清方的炮彈隨機亂飛,英方的炮彈落點精確,但無論如何此時的場面是非常壯觀的。
英國六艘戰列艦中的兩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傷,便退出了戰線拉到後方休整。最終“復仇號”的一枚炮彈直接命中大沽口炮臺後方的彈藥庫,騰起的火球引發了一連串的爆炸,炮塔上的守軍傷亡慘重,至此距離開戰不到三個小時戰爭便宣告結束了。失去了火炮攻勢,清朝的陸地軍隊變得極為單薄,清帝國最為雄偉的一座火炮重鎮就因為精準射擊造成的彈藥庫爆炸而宣佈徹底啞火。此時英方陸軍已經從側後方攻入大沽口陣地。
事後報給乾隆皇帝的戰報上說:清方共戰死三百餘人,重傷一百人,輕傷五百人;而英方被擊沉軍艦兩艘,死傷近千人
反正大沽口總兵已經被炸死了,天津被佔,自己人死的差不多了,那英軍也不能死得太少啊。
姑且不論乾隆皇帝信是不信,反正龍顏大怒是一定有的,英國遠征軍軍佔領了天津,近逼北京,雖然只有萬把人那是不怕他們攻入北京城的,畢竟北京附近還駐有十萬八旗,但這臉丟的已經是非常的徹底了。
初期水師的失利還可以說水師不靠譜,是清帝國最不入流的部隊,可現如今最奢華、最固若金湯的天津大沽口炮臺都完了,可見帝國的岸防炮對於英國軍艦來說根本沒有威懾力。
現在該怎麼辦呢?除了派兵去收復天津還能怎樣?十一月二十八日乾隆下旨命福康安帶兩萬八旗兵前往收復天津。
可福大人火急火燎的趕到天津時,英國人卻都已經返回了船上,對著搶劫完物資的大沽口放了幾發炮彈,打死打傷了幾隊八旗鐵騎,英國人又拍拍屁股上路走也。
接下來的大半個月,英軍艦隊一路南下,以定海為中心輪番轟擊寧波、溫州、廈門、鎮海等地,完全掌控了制海權。饒邊的結果就是英方避重就輕,除定海外不佔據任何分散兵力的城鎮,卻讓追蹤船隊試圖“抗擊”的清軍疲於奔命。
除了開始調派給高晉的一萬五千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