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之意。如果將曹寅所寫的《東皋草堂記》的文字同賈政的歸農思想合在一起,那又是多麼的一致!宦海浮沉,風波之懼,產生這種思想恐怕不止是曹寅,賈政所代表的也不止曹寅一人而已。
當然,上述所引詞句在前人的詩文中也可以找到出處,況且雪芹又是博覽群書的人,說雪芹用的這些詞都是採自祖父詩文中的成句,那未免有點太坐實。筆者之意在於說明曹雪芹在寫作《紅樓夢》時可能受到他祖父詩文的影響。一隅之見,聊備一說耳。
1979年1月2日
畫石詩化楝亭詩
——《楝亭詩鈔》與《自題畫石詩》
自從《自題畫石詩》作為曹雪芹的佚詩公諸於世以來,紅學研究中頗有一些爭議。不少同志認為此詩可能是偽造,託名於曹雪芹。當然,也有人認為是曹雪芹的詩作,併為得見雪芹的一首完整“佚詩”而高興。最近讀到《紅樓夢研究集刊》第二輯上發表的思藻的《(自題畫石詩)探源》一文,覺得很有說服力,說明“這首詩,決不是曹雪芹寫的。”
思藻在《探源》一文中指出,“佚詩”首句“愛此一拳石”,“這套的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一句詩:‘愛此一片石’見《楝亭詩鈔》開卷第一首《坐弘濟石壁下,及暮而去》,僅僅換了一個字。”以筆者所見,不僅“愛此一拳石”是改曹寅詩句而得,恐怕詩中還有幾句也是從曹寅《楝亭詩鈔》中“化”來的。如曹寅詩中有《江村雜詠》一首,全詩是:“太古云世界,大地兜羅綿。虛白結遙想,鴻蒙橫眼前。杖藜破漾顥,一笑凌華巔。”(卷五)在《廊前手植玉蘭盛開,同人讌賞無詩自題一首》(卷四)和《遊仙詩三十韻和汪蘿山》(卷六)兩首詩中,都有“頑仙”句。前詩原句是“自署頑仙守閬風”,後詩原句是“不許頑仙茹五葷。”恰巧在《自題畫石詩》中有“溯源應太古”和“瀟灑作頑仙”兩句,這是純粹的“偶合”嗎?如果孤立起來看“太古”、“頑仙”四個字,說是偶合也未為不可,但如果同“愛此一片石”到“愛此一拳石”的改換一字的做法聯絡起來看,筆者倒以為“佚詩”作者對《紅樓夢》作者家世、喜好是頗為熟悉的,所以作出來的詩真有點“像”出自曹雪芹的手筆。
石頭不僅為曹雪芹所愛,所嘆,在《楝亭集》中可以找出許多詠石詩句,而且那石頭似乎就是女媧遺棄的那一塊。作者與曹寅心息相通,他們都把自己看作是一塊“無材可去補蒼天”的頑石!
1981年10月5日
家業凋零自有因
——《孫文成奏摺》記略
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於1978年3月出版了一本《孫文成奏摺》,莊吉發譯註,120頁。全書收入清康熙四十五年至康熙六十年間奏摺二百零八件,附錄康熙硃批孫文成漢支奏摺五件;雍正硃批孫文成漢文奏摺十二件。
孫文成,滿洲正黃旗人。清聖祖康熙四十五年(1706)出任浙江杭州織造,清世宗雍正六年(1728)去職,在官二十三年。杭州、江寧、蘇州三處織造,合稱江南三織造。江寧織造曹寅與蘇州織造李煦,俱屬滿洲正白旗,曹寅為李煦之妹丈,而孫文成則為曹寅之母系親戚。康熙帝曾說,“曹寅三處織造,視同一體,須要和氣。若有一人行事不端,兩個人說他改過便罷,若不悛改,就會參他,不可學敖福合妄為。”曹李孫三家連絡有親,皆發跡於康熙一朝,敗於雍正五年前後。借《紅樓夢》中的話說,叫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織造官員為皇帝安插在江南三個重地的親信耳目,孫文成的使命當然也不例外。他所奏報的內容,舉凡米、麥、豆、菜、蠶絲之收成分數和時價,以及天氣晴雨、官民秘事、海疆情況等等。如康熙四十六年六月初八日,孫文成奏聞浙江絲、麥時價折:
奴才孫文成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