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我以為曹雪芹確與納蘭性德家有點關係,或可日有“通家之誼”。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為伊消得人憔悴(9)

記得曹寅《題楝亭夜話圖》中就有這樣幾句詩:“家家爭唱《飲水詞》,那蘭小字幾曾知。斑絲廓落誰同在,岑寂名場原許時。”《楝亭集》中《惠山題壁》一詩一條小注說得更明確,曹寅與成容若還是老朋友呢!《惠山題壁》詩其一雲:

積書巖下小池通,確葷行穿複壁中。

忽闢空堂感新詠,鄰家慘淡杏花紅。

(顧梁汾小園中新詠堂,乃故友成容若書。)

納蘭性德,清初康熙間著名詞人,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亦有人稱其為“成容若”,隸滿洲正黃旗。成容若生於清順治十一年(1655),十八歲中舉,二十三歲賜進士出身,選為宮廷三等侍衛,後升一等侍衛直至三十一歲逝世。

成容若一生喜讀書,擅書法詩詞,精於書畫鑑賞,藏書達數萬卷之多,著有《通志堂集》。以《飲水詞》為世人所讚譽。他生於相府之家,僚無意富貴,生性恬淡,不喜趨炎附勢之輩,而專結交困鬱守志的文人學士。

成容若與曹寅的交誼應從曹寅入宮為康熙帝的伴讀開始,後又為鑾儀衛正,與納蘭性德的侍衛之職相近,同在康熙帝左右,故二人相識,往來當不會少的。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成容若與曹寅同隨康熙帝東巡盛京、松花江、遼陽等地,二人皆有詩詞紀事。特別是曹寅亦擅詩詞書畫之道,更有共同語言。當楝亭構成,納蘭性德不僅作《曹司空手植楝樹記》一文,而且還作了一首《滿江紅》詞贈與曹寅。詞題下有“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亭在金陵署中。”詞雲:

籍甚平陽,羨奕葉、流傳芳譽。君不見、山龍補袞,昔時蘭署。飲罷石頭城下水,移來燕子磯邊樹。倩一莖、黃楝作三槐,趨庭樹。

延夕月,承晨露。看手澤,深餘慕。更鳳毛才思,登高能賦。入夢憑將圖繪寫,留題合遣紗籠護。正綠陰、青子盼鳥衣,來非暮。

所以我以為曹寅詩注中稱“故友”,當不會是“攀高枝兒”。

曹雪芹博通古籍,應更熟悉當代。他讀過成容若詩詞,瞭解他的身世,該是不成問題的。容若對自己出身、門第的厭惡,對功名富貴的冷漠,以及佛教和道教消極出世思想的影響等等,很可能對曹雪芹的人生觀、創作思想有過某些影響。

成容若一生有九年時間充當宮廷侍衛,對統治集團的腐敗及內部的矛盾鬥爭,有很深的印象。因而他覺得:“不如罨畫清溪上,蓑笠扁舟一隻,人不識。”這種避世之痛苦,實由他的經歷所造成。而曹雪芹一生始於繁華,繼而落拓,其“懸崖撒手”之念,又何其相似!

1983年3月1日

繡虎當年此授經

——鄭簠《楝亭詩》尋訪錄

鄭簋是曹寅在江南結識的眾多文士之一。《楝亭詩抄》卷二收入《鄭谷口將歸索贈》詩云:“素箏濁酒舊相於,少日瀹文尚囁嚅。執?起家同避世,荷鋤歸隱即真儒。官蛙激耳胸鳴好,古篆連牆屋漏俱。獨趁吳波清駛去,臨行聊為將髯須。”

由於鄭簋名不顯時,故為大多數“曹學”研究者所忽略。《明清江蘇文人年表》第884頁載其行略,言其為上元人,曾作《楝亭詩》,康熙三十年(1691)事。詩載《國朝金陵詩徵》卷四,十五葉上,原題為《楝亭詩贈荔軒》。詩云:

楝亭在何所?司空江左署。綺樹既扶蘇,虛亭猶曲注。垂珠瑟瑟葉清清,繡虎當年此授經。手澤未忘應有築,詩篇遠播總難形。長揚扈從聲華著,建樹凌雲喬梓處。即今雲錦庇三吳,鬥貫支機超八柱。三吳之署雖無此,楝亭堂構相接比。此楝常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