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模式,沒有選擇綜合商社模式。既然大家都不選擇綜合商社模式,那一定是有理由的。
“我主觀推測一下啊。我覺得綜合商社的管理很難。對境外員工的忠誠度要求很高。在境外建立那麼多貿易公司。你不放權,他在外面沒法做事。你放權,他在外面胡作非為。真正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亂。
“外經系外貿公司在這方面見的太多了。所以寧願在自己看得見的地方投資建廠,也不願意在鞭長莫及的地方投資建公司。即便是這樣,那些做出口的外經系外貿公司,也沒有管理好國內投資建的工廠,要不然我前面跟你們說,有人在這裡面賺得盆滿缽滿嘛。
“綜合商社,只有日本人搞成功過。日本人對企業的忠誠度很高。你們季總聽說是學日語的,她對綜合商社模式,對日本企業文化,肯定是做過研究的。
“為什麼選擇你們這些沒有經驗的外貿員外派常駐啊?因為你們的忠誠度高。歪門邪道你們都還不會。這種模式能不能成功,關鍵在人。在你們,也在季總。她是核心。她在,這個蜘蛛網就撐著,她不在,這個網就垮了。”
賈勇問:“大外貿公司都搞不好的綜合商社,我們這樣一個行業管理公司轉型的、業務規模還很有限的外貿公司,我們能搞得了嗎?”
魏振深有同感地說:“我覺得很難。不太現實。不如搞幾個工廠作為外貿出口的基地。”
謝師兄說:“我覺得,這樣的方案應該不會出自季總一個人的考慮。你們集團一把手王總怎麼考慮咱們不知道。但這個方案一定有陳淑娜的影子在裡面。
“陳淑娜是從北京外貿出來的。北京外貿在有意無意之間搞的就是這種綜合商社的模式。成不成功咱們不好說。但是他們的一些經驗現在看來在被你們複製。對北京外貿的情況,你們郭姐比我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