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7部分

在吉林南郊地區成功會師,從而,預示著集結在吉林地區的兩個日軍師團以及近十萬人的日本移民,成為了甕中之鱉,其滅亡之日屈指可待。

透過十二月份的半個月的攻勢,日本關東軍指揮部門察覺到了蘇軍這一步的作戰意圖,毫無疑問,他們是打算在這個階段的戰役中,奪取包括瀋陽、長春、吉林乃至於通遼、撫順在內的滿洲大部分地區。同時,蘇軍一部對朝鮮半島全羅道地區的攻勢,也預示著蘇軍對朝鮮半島的軍事企圖。總結這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內的戰況,關東軍司令部的所有指揮人員心中充滿了絕望,短短不到兩個月。關東軍共損失部隊將近八個師團,這還不包括戰役發起之初就已經全軍覆沒地空軍力量。這場該死的戰爭該怎麼打?還有沒有出頭之日?包括梅津美治郎在內的關東軍高層沒有絲毫的把握,毫無疑問,他們已經感覺到失敗的陰影正在向他們的頭上聚攏。

就在前線蘇軍連續向日軍防禦縱深地帶大規模挺進的時候,滿洲蘇佔區內,楚思南的一系列新命令開始下達。就在返回東線戰場的十一日夜晚,在哈爾濱的遠東戰區臨時指揮部內,楚思南會見了東北抗日聯軍周司令員,經過徹夜不休地交談,雙方似乎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協議。

自十二日開始。一份份地秘密電文,由臨時指揮部下達到了蘇佔區的各個方向。緊接著,大量頭戴獸皮搭帽、身穿灰布棉襖、足蹬布底棉鞋地抗聯部隊在蘇佔區內湧現出來。他們手持著有楚思南親自簽名的手令。趕赴那一座座原本由蘇軍士兵把手的日軍軍械庫。於是,一時間一場別開生面的換防行動,在蘇佔區內二百七十三原日軍軍械庫前展開了,排成佇列的蘇軍士兵,在與前來的抗聯部隊進行了簡單的洽商與命令核對之後,交出了各個軍械庫地防務,從而。也將從日軍手中繳獲的不計其數的武器裝備,交到了抗聯部隊的手中。

據戰後的不完全統計,從蘇軍進攻滿洲開始,直到關東軍繳械投降的幾個月時間內,僅蘇軍第一、第二兩線兵團,就先後向抗聯方面轉交各式火炮三千七百餘門。坦克六百餘輛,各式槍械近十萬支,日軍軍用倉庫六百八十餘處。另外,還有部分松花江日軍地水上艦隻。據原抗聯的一名軍官會議,在蘇軍佔領瀋陽之後,曾經將日軍在該地區最大的軍用倉庫 ̄ ̄蘇家屯軍用倉庫交給抗聯看守,他們開啟倉庫,“拉了三天三夜,有步槍兩萬多支,輕重機槍一千挺,還有一百五十門各種口徑地迫擊炮、野炮和山炮。”

楚思南這一道命令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似乎不問可知了,短短的兩個月之後,大批原抗聯的部隊,手持著全日式的裝備,在大量日製坦克的配合下,開赴關內,從而給於了華北日軍最為沉重的一擊。

當然,一趟莫斯科之行回來之後,楚思南所下達的命令,絕不僅僅只是這麼一條,同離開前相比,如今的他顯得更加雷厲風行,更加鐵血果斷。就在十二月十二日,也就是他返回東線的第二天,伴隨著交接防務命令的下達,另一條針對於日軍戰俘的遷移命令開始下發。

按照這條命令,蘇軍設立的各個日軍戰俘營開始向哈爾濱轉移,當然,哈爾濱並不是這些日軍戰俘所要去達的終點站,相反,這裡僅僅是他們苦難歷程的出發地。

十二月二十七日,也就是聖誕節剛剛過去的第二天,在哈爾濱集結完畢的三十餘萬日軍戰俘以及日本僑民,開始在蘇軍士兵的押解下,向數百公里外的阿穆爾共青城遷移。按照楚思南所劃定的路線,這些戰俘將經由共青城向西北繼續進發,經過埃基姆昌、安特坎抵達斯塔諾夫山脈(外興安嶺),隨即繼續北進,經斯維特累、阿伊姆、烏斯季米利、阿姆加,最終抵達西西伯利亞的雅庫茨克,全部行程長達一千四百六十餘公里。按照命令所說的,楚思南是要讓這些發動戰爭的最人們,去雅庫茨克勞動改造,以償恕他們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