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部分

過周學熙在北洋的關係,遍歷人才,向這些中國專家發出邀請,開出了豐厚和寬鬆的研究條件。

一時間整個南北中國,無數封由長城農業學堂寄出的邀請函,飛向了眾多專家的棲身之所,這其中有林業學家韓安、李寅恭、梁希和傅煥光,畜牧專家鄭闢疆、崔步瀛、虞振鏞、王沚川,土壤學家鄧植儀、王雲森,昆蟲和植保學家張巨伯、戴芳瀾等人,農作物學家孫恩麐、金善寶、胡竟良等。

這些專家和學者年長的不到50歲,年輕的30出頭,正是風華正茂、勇於探索的年紀,時值西北大地震,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接到來函的學者們大部分都表示會在適當的時候來陝,為西北的農業現代化盡心盡力。

這其中就有文圖瑞力主司南去請的中國“活馬王”崔滌僧。崔滌僧,原名俊藻,1885年11月1日生於陝西省戶縣之農家。1903年赴長安縣投師於名獸醫陳西坡門下,經過6年刻苦鑽研,反覆實踐,不僅掌握了中獸醫學理論知識和診療技術,而且領會了陳西坡經驗的精髓。

由於他精通醫理,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作風樸實,故深受鄉里群眾和同道景仰。當時有的獸醫醫療水平較低,對有些病馬因診斷不清,常判為不治,予以淘汰。他目睹此情,深感不安,故下大功夫對疑難病症進行深入研究,常徹夜不眠,必欲窮其究竟並找出對策方休,從而大大提高了疑難病症的治癒率,挽回了群眾的損失。他常接診其他獸醫判為不治的危、重病馬,經過細緻觀察,反覆推敲,辨證施治,慎重處方,竟能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使鄉里農戶深受其惠。久而久之,陝西關中一帶廣大農民群眾便將其譽為“活馬王”,以感其德。

為了請崔滌僧來校任教,張炳玉和文圖瑞先後三次去戶縣邀請,終於在1921年春節後崔滌僧答應來校任教,同時兼任長城馬場獸醫專員。

到了21年8月底又一屆新生入學之時,相邀的大部分農林業專家都紛紛趕到周至,開始任教,長城農業學堂的師資冠絕一時,為西北地區未來的糧食生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讓司南高興的是,1920年8月的時候年近64歲的辜鴻銘終於來到陝西,自從五四運動的浪潮興起,辜鴻銘在北大的日子就日漸艱難,

胡適等人的白話文運動給國人帶來傳統文化斷層上的災難,他曾經早有預見,但最終,民國政府還是在小學課本廢除了文言文,給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巨大損失,他的觀點在五四運動爆發後,被學生一邊倒的反對。

辜鴻銘,作為一個出生在馬來西亞的華僑,用自己的努力捍衛著中華民族的尊嚴,是他,促使世界第一個孔子學院的誕生,近代中國的人物,也唯有他,是最受到世界各國學者文人尊敬的人,然而在他的祖國中國,卻屢屢被自己的同胞和學生嘲笑唾罵誤解著,我們不能不遺憾那樣的時代裡,我們的大多數青年的幼稚和愚蠢。

有感於教育的傳承性,司南和郭溪人以及兩所學校的教師分別都做過商討,一致決定以文言文做為國文教育的範本,無論那門那科,國文都是必修課。為此很多進步的學生曾經反對過,但都被強壓了下去,這也導致了60多個激進學生的退學,不過司南不在乎,歷史終將會證明自己的選擇。

在1921年10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長城馬場終於結出累累碩果,僅這一個多月,就有500多匹經過進一步改良的頓河馬駒誕生,這讓崔滌僧連連驚呼“西北農業可興、運力可興!”在司南的強制要求下,這些馬駒被妥善撫育,全部用來建立譜系和進一步繁殖。

馬場的興旺,也為大量學習畜牧的學生和教授提供了研究和實習場所,昔日裡只有寥寥幾十人的馬場,自此以後成為西北畜牧人才的搖籃。

1921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