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特殊,存在於世間萬物之中,儒家的“格物致知”便是一種修行因果之力的法門。
在道家,也有修習因果之力的法門,那便是“禁言”。
道家所謂“口含天憲,言出法隨。”便是因果之力。
道家認為,因果之力會透過言語而消耗,尤其是一些涉及因果的言語。
從這方面來講,跟佛門的閉口禪倒是頗有幾分相像。
進而可以看出,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儒釋道三家也並不是那麼涇渭分明的。
還是講回這“一語成讖”的法術來。
說起來,還要談到張乾的師父,也就是那個老道士。
這是他們這一門祖傳的法術,由上面簡短的介紹便可以看出來,這門法術似乎修行起來不算很難,只不過需要注意言語,並且要堅持注意言語。
但是,也就是這一點,便讓修行這門法術變得難了起來,因為世上事,最難處便在堅持二字。
所謂“謹言”,注意一日,注意一月,注意一年,注意十年,這些難度可是大大不同的。
生活裡總是會有一些事情讓你破防,讓你破口大罵,讓你放下禮貌,放下教養,在口舌之利中發洩著心中的壓抑。
而一旦這種事情發生,你辛苦修來的因果之力便不復存在,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費。
同時與佛家的“普世宏願”一樣,你所說的涉及因果的話語,在消耗你的因果之力之後,是會實現的。
當然了,也分三個級別:
你說的因果之事不大,在你的因果之力消耗完畢之前便完成了,這樣只是消耗你的因果之力而已;
你說的因果之事較大,消耗完了你的因果之力之後,便開始消耗你的生命力,直到生命力消耗光之前;
你說的因果之事更大,哪怕是消耗掉你的全部生命力也無法完成,那麼這種時候,你說的話便是白說了,一切都恢復到之前的樣子,既不消耗你的因果之力,也不消耗你的生命力。
便是因為這些原因,這門“一語成讖”的法術便漸漸的不再有人修行,當成是一個遺產傳了下來。
張乾修習這門法術,也是因為當初他師父仙逝,他在整理師父遺物的時候,看到了一個頗為古老的秘籍。
上面所載便是這“一語成讖”的法術,雖然說一些修行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都已經明確的記載在書的後面,張乾還是決定修習這門法術。
倒也不僅僅是因為他個人的好奇心。
而是張乾在看自己的“命運之線”的時候,總是會線上的前方看到一大塊被黑霧籠罩的區域。
竭盡辦法,也總是看不透這團迷霧。他也便決定修行這“一語成讖”的法術,希望在將來自己的“命運之線”到達黑霧區域的時候,自己可以解決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