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太尉名望既高,那麼他搞什麼享受,自然上行下效,很快便蔚然成風。曹操為此而召見是勳,要他收斂一些:“朕固儉約,亦不便苛責宏輔也。然君子處世,當慮風俗,若人人皆效仿宏輔,恐國困窮矣。”
是勳臨時編造理由為自己開脫,說:“豪門顯宦,家財億萬,非勳使其富也,勳止教其用耳。若不為用,或埋於地下,則錢不通,國乃貧;或購置田地,必生兼併,國乃亂;況有靡費虛擲,以薄風俗,甚至私造甲兵者也,陛下不可不慮。”沒錯我是豪奢了,但我不浪費啊,總比後來石崇、王愷鬥富那樣,只知道蒐羅飢不可食、寒不能衣的奇珍異寶,還隨隨便便砸爛要好吧。再說了,人要是藏了無數金錢卻無處花用,你就不怕他們私造甲兵,暗起謀反之心嗎?
曹操聽了這話,不禁皺眉,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反駁才好。
終究封建君王是不怕臣下斂財、奢靡的,只要不激起民怨,也不威脅他的統治就成。舉例而言。《南史》記載。南梁臨川王蕭宏後院起了一百多間庫房。嚴密禁鎖,有人就懷疑是私藏兵器,密報給梁武帝蕭衍知道。蕭衍大怒,於是搞了場突擊檢查,結果開啟庫房一瞧,裡面裝的全都是銅錢,還有布、絹、絲、綿、漆、蜜等財貨。蕭衍親眼得見,當即喜笑顏開。對蕭宏說:“阿六,汝生活大可。”從此,“兄弟情方更敦睦”。
所以曹操雖然提倡節儉,但對於臣子的奢靡生活,只要不逾制,那也不便,更不願直接加以干涉,他只是怕是勳帶壞了朝中風氣。是勳就說啦,我教他們花錢,總比他們攢著錢不知道往哪兒使要來得好啊。再說了。我是豪奢,但不浪費。我也反對浪費——比方說雀止食舌,一盤千錢,完了把吃剩下的還全都給倒溝裡——願為陛下寫一篇反對浪費的文章,以宣示百僚。那曹操也就沒啥話可說了。
可是風氣既然養成,你說會不會反過來影響到曹操呢?是勳多少有點兒後悔莫及。
再從另一個角度去考慮問題,說不定曹操是特意為了削減一下是勳的財力……
好在曹操雖然獅子大開口,那也是在對是勳的財力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才道出的“三萬金”,並沒有超出是家可以承受的範圍——倘若換了面對什麼潁陰荀氏、琅邪王氏、河內司馬氏,必然不會提此等要求出來啊。因為是勳的主要收入既非官俸,也非田產,而來自於工商之業。
從來土地裡刨食,所獲最少,而且除非技術有劃時代的飛躍,否則很難大幅度提升,自古以來,真正的豪富——除去靠貪汙、搶掠而發達的——都是商賈。比方說春秋有陶朱公、戰國有呂不韋、漢代有卓王孫,等等。
是勳蓋建了很多作坊,開發了很多新技術,同時也引領了包括炒菜、飲茶在內很多新的時尚,由此而積累的錢財無可計數。過去曾經有一段時間,他因為攤子鋪得太大,技術方面投入過高,導致入不敷出,被迫把很多產業掛牌出售。然而當這些產業因為有更多人參與而逐漸形成規模以後,剩下的那些所獲利潤反倒更高,不僅安然渡過了財政危機,而且財富開始呈幾何級數增長。當然啦,其中亦有曹淼之功也,隨著經驗值的累積,這位過去的豪門大小姐,已經有向工商業女強人轉化的趨勢了。
尤其自呂布進入西域以後,是勳多次組建商隊前往高昌貿易,來回一趟所獲,比造紙、印刷等作坊全年利潤還要高。並且他在上層掀起的享用之風,也間接導致了更多礦產的開發和經濟作物的種植,反過來亦提升了國家稅收額度,同時盛滿了個人的腰包。
別的不說,僅舉飲茶之風為例,最初不過是勳派人前往蜀中,每次掏摸幾石藥用的陳茶而已,待得此風漸長,自有那目光深遠的商賈偷出茶種,嘗試在氣候與蜀中相近的荊、揚等州某些地區大範圍種植。再往後陳茶喝膩了,中原地區更多富豪欲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