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屍骸。”
“也許沒死。”嶽不群道。
寧劍臣卻很肯定的說:“他死了,法符已滅。”
“他絕無可能活了。”
嶽不群便問:“法符何物?”
“法符乃糾纏心念而生,若人死,則法符滅。”寧劍臣只撂下這一句,然後就開始滿場跑,滿場尋覓。
可是什麼也沒有找到,九千九百多具屍骸中沒有一具是他的學生。
對此,嶽不群也只能安慰他的學生也許還有一縷生機。
寧劍臣卻只說他學生也許不是死在太姥姥姥手下的。
此中定還有其餘陰謀。
然後他就匆匆走了,要回春秋學宮,並給嶽不群留了一紙地址,然後就飛奔疾馳而走。
嶽不群自然也不會久留。
他只驅來一場風雨,潤過這片充滿罪孽的古老的佛門淨土。
而後,嶽不群便乘著日照大千的陽光,回村子。
這方天地的大日並非兩輪,只有一輪。
回到村後,嶽不群便繼續修行。
陽神還未走到盡頭,雖然按照浮生界之說,此境到得他如今這等境地已然走完,可是嶽不群卻能感應到,以及的陽神還可繼續前行,尤其是在這方天地。
而且他還有感,若不走完,怕是也無法渡過心災。
心災不止於心念魔障上,還有其餘東西。
只有將這些東西全都通透了,方能渡過。
而嶽不群便猜,這東西或許就可在此界補上。
為何會有此猜測。
只因嶽不群相信“仙緣”,仙緣讓他來此,定然有所安排。
就好像此前的三方天地,循序漸進,為他增長功行,一步一步強大。
所以這之中自有妙理。
那麼此界何物呢?
在接觸過寧劍臣後,也已不言而喻,即是此界的“法”。
因此,嶽不群再度觀天。
坐於家中,每日除了習練武藝外,大多數的心神都沉浸在天地元氣變動中。
如此便是……
十三歲。
嶽不群再接再厲,滅了蘭關縣的所有妖孽。
此間元氣陡然一清。
不再有當年之渾濁之感。
不過,這種渾濁之感只是對於嶽不群而言,非是妖孽陰鬼之類。
除此外,還有某些專門修習汙濁惡煞之法的修行者,他們亦不爽這等變化。
正因此,嶽不群在此間也有了名聲。
除魔真君!
簡單且直接。
只不過人們都不知曉他住在此地。
只知他在蘭關縣境中活動。
因此,不要在蘭關縣內行不法之事,妖孽勿要入境殘害人族。
十五歲。
妹妹十一歲。
嶽不群早便傳了其妹妹武功。
而他的父母也在這一年再生一子。
如此便有了一家五口。
妹妹的武功天賦不差,嶽不群也常去山上打獵,在山中尋匿補藥,還下蘭關縣旁的煙波湖,尋匿大魚,以此為家人補充血氣。
十六歲。
嶽不群總算匿得了天地自然之法。
四時之法。
但匿得法,還得拘來法意,著成根本法冊。
不過嶽不群無需如此去做,他只需將這根本法冊祭煉成法器即可。
可煉得法器,還需得材料。
不是隨隨便便拿來一塊金鐵就能煉成。
因此,嶽不群辭家出遊。
只是父母想為他張羅婚事,嶽不群拒絕了。
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