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七夜半子時三刻,至此,蘭關縣三大害盡除,無一剩下。
濃月下,嶽不群與書生交流了一番。
書生名喚寧劍臣,但不用劍,春秋學宮教習。
春秋學宮,便在大石國,學子有八千,根本法三十六冊,更有老夫子坐鎮,是天下二十四學宮最為鼎盛的一家。
他之所以會來此殺這太姥姥姥,只因太姥姥姥拐了他的一個後輩學子,他得聞這個訊息,立即就提刀殺來此地,欲要斬殺太姥姥姥以報此仇。
至於他的後輩學子如今怎樣,看看這片廢墟,即知曉,已然成了太姥姥姥的飽餐之美味。
而後兩人便開始收斂這座破敗寺廟中的屍骨。
蘭若寺有千尺方圓,以兩人的修為,都足足挖了一宿,掘地三丈後,才將全數的屍骸挖出。
足足九千九百六十七具人族屍骸,除此外,還有超過萬數的野獸牲畜的屍骸。
有的都已經朽爛,但是大多完整。
太姥姥姥不似其餘妖孽,她只挖心肝脾肺腎,還有腦漿,卻不吸吮血液,剔下骨肉。
因此,此地的骸骨並不零散,挖掘出來後,也無需重新排布。
挖出屍骸後,嶽不群與寧劍臣便在旁邊挖起坑洞,將這些屍骸一一埋下,如此又是半日時光過去。
時光一淌,便總是止不住。
在挖坑期間,兩人有時也會交談一二。
這寧劍臣雖然有腦子,但似乎“不多”。
或許都著重在了他的學問上。
嶽不群問了一些事,他也沒有多想,都答了上來。
譬如說,他的刀法。
“我的刀法學自兵家白虎山,但未曾入根本法冊,因此也只得靈性,未能成法。”
“若得了法,生就法意,那太姥姥姥也可一刀劈了。”
“根本法冊乃是修行者觀天地自然之法而生,且還得拘來法意,如此才是真法,才屬法術,一家修行門派若無根本法冊,其中門人便無處學得法術,無可煉生法力,更遑論成就法師之功印。”
嶽不群聽此,心底卻是升起一個念頭。
那便是關於自己所得的法器煉製的法門。
或許就在此界可得。
“兵家刀法修習,乃以心神煉器,使心神通器,有此得靈兵。”寧劍臣話只至此。
更多的就涉及兵家修行的秘密了,他不可能將之透露出去的。
他雖然“沒腦子”,但不傻。
嶽不群也沒有繼續追問,有這麼幾句話也足夠了。
幾句亦是真傳,心頭一徘徊即可通透徹裡,明悟諸般理念。
此界,多觀天地自然為法,引法借法生法得法,如此做法師。
於法師之後還有諸般變化。
但卻甚少有煉神之道。
遂需得探索天地自然,以此捕捉法意,練就根本法冊,自根本法冊之中習得術法,踏上修行道途。
不過,根本法冊可不是一種法術,而是一種法意,天地自然之法意,一種天象變數而成,所以每個人都可從根本法冊中悟得不同的法術,但是這些法術終究脫不得根本法冊的藩籬。
“聽聞夫子已然脫離學宮法冊,覓得真法,也不知那是何等學業。”寧劍臣頗為嚮往。
嶽不群不懂,自然不好多說。
他只是奇怪,這方世界的人還真不培養元神。
但是鬼魂卻不少,其他天地可鬥沒見過鬼魂。
只能說這方天地較為特別了。
屍骸收斂下葬後,書生寧劍臣忽又念念叨叨起來。
嶽不群只去撥弄他一下:“生了何事?”
寧劍臣答道:“怎不見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