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0部分

一時間段裡殖民者們對東南亞各地區的攫取,主要是糧食、香料等農林產品,尤其是各地的農業經濟,更是當地人、殖民者都非常看重的香餑餑。但作為有著上千年封建農業大國曆史的中國人而言,在別人看來非常困難和繁雜的農耕種植,到了華人的手裡簡直就是賺錢的工具、很輕鬆的事情。長此以往,華人對東南亞的貢獻,開始顯著體現於農業經濟。

但,當歷史快進入二十世紀的時候,華人們的生存觀念和方法開始有了顯著的改變。已經積累多年財富的他們,開始體現出優秀商人的本色。

農業雖然是東南亞各地區,當地土著和殖民者生存、貿易的基礎,甚至可以說農業的發展已經決定了不少地區社會的結構和進步。華人們的新思路給當地帶來了新的發展,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土地信貸制度。

華人直接向當地人放款,提供種植原料、種子,或者說是資金。由當地人在其土地上種植稻米或菸草之類的農作物,收成之時在根據契約,以農作物抵貸款償還交付給華人。這種方式看起來絕對是聰明絕頂的,但事實上這樣的契約卻把當地人變成了華人的“財產”,也就是指:華人控制了生產的源頭進而控制了農業經濟,華人可以輕鬆調控農作物價格,便控制住了當地的經濟命脈。;

早期的排華事件,其根源就是不少當地人的村社和居民,反對這樣的土地信貸和佔有制度,對利益緊抓不放的華人,不知不覺間將當地人給擠入了無法生存的地步,經濟戰爭中雖然華人勝了,而現實中卻遭受到了當地人的一致排擠。

而排擠華人原因之一土地佔有制度,則是指華人在當地的非法佔有土地現象。中國人對土地資源的渴望是經過千百年錘鍊的,來到東南亞之後自然將這種渴望化成了實際行動。華人們在當地,以當地人的名字登記土地所有權,但實際的主人卻是華人。曾經還發生過一個笑話,就是一位當地婦女的名下有不少土地,但事實上這女人還並沒有透過合法結婚手續與華人結婚,可那片土地的的確確是華人的。控制了土地資源之後,緊跟而來的自然是剛才講過的土地信貸制度。

所以說,華人們的成功,只是將在中國傳承了上千年的“地主—佃戶”農業經濟模式,成功的改頭換面之後弄進了東南亞,並且得到了很好實施。既然中國歷史上能爆發出很多次農民起義戰爭,那在東南亞也就會發生當地人反對華人的排華事件發生。

經過了土地風波之後,華人們很少再涉足農業經濟,聰明的華人很快又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東南亞擁有非常好的自然資源,古老的捲菸業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所以在東南亞發展輕工業是大有前途的,最直接的優秀例項證明,就是以陳嘉庚等為代表的華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他們不像老一輩甚至更久遠的華人先驅們,在農業經濟上獲得了成功,卻又遭受到了別人的快速抵制。以陳嘉庚等為代表的現代商人們,他們則是在工業領域上書寫文章。

二十世紀初,華人在東南亞各地開始興起大辦實業,華人們的方式方法歸納起來只有兩種。其一就是自己坐不改名的就是企業的主人,另一種就是華人透過投資或者貸款,間接控制的企業。

這兩種企業模式都非常原始,華人們主要是透過簽訂契約,將生產任務承包給當地人,由當地個體家庭完成勞動任務之後,華人按契約價格進行回購,這一種模式主要在捲菸業和染布行業。而其他行業同樣也是多多少少用到了這種方式,其最大好處自然是華商們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壓力,壞處自然是當地人又成了靠華人吃飯的工人,其身份也只是從以前的佃農變成了如今的工人而已。

就和控制農業經濟一樣,華人們總是憑藉高出當地人的智慧頭腦,根本沒有參與具體的、繁重的生產勞動過程之中,卻支配了生產、銷售,乃至整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