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竹器的整個過程。看著一根根青黃色的楠竹變成一張張漂亮的竹墊、一塊塊光滑的竹地板、一個個精美的包裝盒、……,不說鄭嚴慶等人驚訝不已,就是這個廠的大老闆郭亮也是驚喜莫名。雖然現在竹器廠還在出於試產階段,產品銷售額不大,但看著這些產品他就知道這個竹器廠的前景是可觀的,將來的收益肯定不錯。
視察完工廠,郭亮、鄭嚴慶等人來到了他們此行的最終目的地:冬筍收購站。
冬筍收購站就在竹器廠的旁邊,用的也是竹器廠的房子,只是這房子有點簡陋,臨時在水泥紅磚牆上開一道新門,在竹器廠院子裡搭了一個臨時倉庫,天頂都是用彩色塑膠布蓋的,裡面除了二個工作人員和一杆檯秤,就是一個電烤爐。以至於鄭嚴慶、郭亮他們過來的時候,連坐的地方都沒有,只能站著聽取薛黎的彙報。
在郭亮的安排下,薛黎現在負責這一攤子,擔任這個新業務的經理,直到現在還沒有正式成立公司,郭亮準備視冬筍的收購銷售情況再做進一步的打算。那個竹器廠的網站在功能模組定型後就交給了計算機網路專業人員維護管理。
(感謝書友100211082333603的再次打賞,感謝書友090713235655712的月票,感謝各位的訂閱)(未完待續,)
第170章 (想不通)
負責冬筍運輸的是郭亮的高中同學王丹,他現在又轉行開大卡車了,專門將楠竹坳收上來的冬筍運進省城擺放到超市裡。只不過他現在開的大卡車是公司的,他自己那輛大卡車也沒有賣掉而是出租給別人開,每個月坐收租金。金鳳集團發給他的工資加上自己卡車得到的租金收入將近二千元,小日子確實過得紅紅火火。
與冬筍收購站簡陋的場地相對應的是,前來送冬筍的農民也是三三兩兩,有時好久不來一個人。不過送貨的人雖然不多,但他們送來的冬筍數量卻不小,這些農民都是用籮筐扁擔挑或用手推車運,一人就是幾十上百斤。
據薛黎介紹,開張這幾天她們已經收購了五千多斤新鮮冬筍,現在是隔一天就裝一車到省城。因為收購站只收購村裡為頭組織採挖的,不收購私人單個送來的,所以送貨的人不多。
鄭嚴慶在鎮裡聽了郭亮的解釋,知道不從普通農戶手裡收購冬筍的原因。但其他鎮領導不是很清楚,所以聽了薛黎的說明後,一個副鎮長不解地問道:“薛黎,你們為什麼只收村裡組織採挖的?直接從普通農戶手裡收購,讓他們自行採挖的不更好嗎?賣的人多,你們就可以除次選好,還可以適當降低收購成本?”
薛黎以前是黨政辦的,大家都相互認識,這個副鎮長也就沒有隱瞞自己的想法,實話實說。他覺得收購站完全不像一個企業行為,還區分個人與集體。
薛黎回答道:“這麼做主要是為了避免農民看到冬筍的價格高而全員上陣,男女老少都扛著工具到竹林裡胡採亂挖,那樣就會壞事。因為很多人沒有技術尋找埋藏在地下的冬筍,也就是不知道哪裡有冬筍哪裡沒有,只能到處亂挖,這樣一來整個竹林都會遭到破壞。如果隨意收購,也許今年能收穫很多冬筍。能賺不少錢,但到明年就不一定了,今後更難說,也許連楠竹都沒有。這裡變成了荒山。”
這些都是郭亮告訴她的,實際上她開始也是和副鎮長一樣的想法。幾個不知情的領導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有人說道:“對,你們這種方式正確。這叫細水長流。”
一個領導問道:“這麼做之後,農民是不是就沒有私自上山挖冬筍的了?”
薛黎笑道:“那我就不知道了。各個村現在都組織了巡山隊員,杜絕農民私自上山。但我估計肯定還是有農民上去,他們採挖之後可以自己吃,也可以賣給其他小販。我們也只是想阻止農民搞一窩蜂,讓竹林受破壞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