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吃飯講究喜慶熱鬧,而那時又沒鬧過非典,不興分餐分碗筷的,賈母動輒把吃剩的點心,遞給身邊的小丫頭。有一次鳳姐還喝了老太太的半杯殘酒,道是“討老祖宗的壽”。可在寧榮二府,誰比得上老祖宗身份尊貴呢?所以換一個人,也享受不了這種待遇。古來新婚合巹,有飲“交杯酒”一說,兩個基本上還是陌生人的男女,各用一隻杯子飲一口酒,然後把杯換過,感受伊人的口澤餘香,至此,完成一個從此親近一生、不避嫌疑的儀式。
西方的愛人們自可熱烈擁吻,我們只借杯盤說話。
劉姥姥再進榮國府,賈母帶著她與家中小輩直逛到妙玉的櫳翠庵裡來。妙玉請寶釵與黛玉去吃自己另泡的體己茶,寶玉隨後跟來。妙玉拿出兩個異樣的珍玩來,一杯斟與寶釵,一杯斟與黛玉。妙玉自也是纖塵不染的人物,對釵、黛二人如此相待,已是同道相知的意思。但更妙的是,她竟將自己常用來吃茶的那隻綠玉斗斟茶來與寶玉喝。一個成窯五彩的小蓋鍾,只因那粗俗鄉下老婆子劉姥姥過手喝了半盞茶,妙玉就嫌髒不要了。寶玉提議乾脆送給那貧婆子算了,妙玉道:“這也罷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過的,若是我吃過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給他。”那麼這隻自己常用的綠玉斗呢?總不是特地拿來與寶玉用過之後,再把它砸了的吧?那妙玉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只因為本人自小多病,買了許多的替身兒都沒有用,沒辦法姑娘只好親身入了空門。也就是說,她出家並非是自覺自願的,只是救命要緊罷了。林妹妹不也是這樣的嗎?初入榮國府,她曾對眾人道:“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那一年我才三歲時,聽見來了一個癩頭和尚,說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從。他又說;‘既捨不得,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時,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外姓親友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一世。’”黛玉不出家,所以躲不過宿命的劫數;妙玉出家避塵緣,可惜塵緣不斷。但是櫳翠庵乃清淨之地,妙玉與怡紅公子的緣分,也許到這相逢一盞茶就是極致了。所以她要在這杯子上留下一個長久的念紀,長夜寂寥,消解窗外的風露月光。這綠玉斗曾與紅唇玉手相親的來歷,釵、黛或許不知,寶玉也未必明瞭,他還曾褒貶道:“常言‘世法平等’,他兩個就用那樣古玩珍奇,我就是個俗器了。”這也不怪他,當局者自迷,只要看書的人知道就行了。
回頭再說釵、黛的一杯茶。寶釵與黛玉,是一部書裡最出色的兩個女子,天地的靈氣所鍾,實在是無獨有偶的,她們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型別的美麗的頂峰。兩個身份對等的姑娘合吃一盞茶,先飲的,是表示在心裡對二人的情分明白如畫:我之所以如此不避嫌疑地待你,是因為知道你對我的認同,你對我的好。在後者,也要深感兩心相照的默契,當彬彬有禮的客氣推讓轉為彼此無猜的親密時,一切盡在不言中。有人同行,從此不再孤單。 。。
天生尤物
後世說紅樓的多是男人,這倒也罷了,但不幸他們又多把自己放在清白無瑕的立場上。秦可卿身兼釵、黛之美,不由得牽動了他們“我見猶憐”的遺傳基因,一口咬定秦家女子決非自甘下流的,就算“扒灰”之說確有其事,裡面也有不得已的原因。
賈珍再不濟,也不至於惡霸地主似的逼迫自家的兒媳吧?一個垂涎三尺,一個嚴詞正色,這火還惹得起來嗎?在我的臆想中,總似萬丈高樓失腳一般,踏空頭一步,接下來,便是不由自主地向隨風淪落。
曹雪芹說秦可卿: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彷彿又重彈了紅顏禍水的老調,也罷,曹氏一個梳辮子、穿馬褂的男人,能怎樣要求他端正思想?
在紅樓裡,以風情和月貌著稱的還有另外兩個女子,仔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