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仁、長道;及劉劭四子偉之、迪之、彬之、其一尚未取名,並令梟首,懸於大航示眾,暴屍於市。劉劭妻殷氏,被賜死於廷尉。
殷氏臨死之前,問獄丞江恪:你家若是骨肉互相殘害,也枉殺天下無罪人不?
江恪哭笑不得,答道:我妻未受拜皇后,諸兒也不得封王。為後為王,非罪而何?
殷氏嘆道:我這皇后,只是權時之計,早晚被廢,早就該當讓位於王鸚鵡。奈何老天如此不公,不使我讓位之後,再被擒拿?
江恪終於忍俊不禁,笑出聲來。
劉浚妻褚氏乃丹陽尹褚湛之女,褚湛之南奔時攜女同行,早與劉浚離絕,故免於誅戮。劉浚其餘子女妾媵,並於獄中賜死。同逆王羅漢等,盡皆伏誅。
既平叛逆,臧質便召集文武百官,擁劉駿升太極殿,繼登皇帝大寶。
劉駿即位,改先帝劉義隆廟號為太祖、諡號文帝。與群臣論及此番劉宋宗室相攻,皆因劉劭率先弒父,於是稱其為“元兇首惡”,令史官記錄於冊籍,覆命誅殺南平王劉鑠。
自此之後,劉宋宗室之中殺戒大開,不復有寧日。
劉駿即皇帝位,改元孝建元年,大赦天下。文武百官各賜爵一等,參加征戰者賜爵二等。對年邁及鰥寡孤殘不能生存者,每人賜谷五斛。
孝武帝欲立威信於國,即位之初便派大將劉寧北伐,率軍進至滎陽一帶。
魏滎陽太守鄭德玄起兵響應,從此歸降南朝。孝武帝命為豫州刺史,駐守壽陽。
南兗州刺史蕭道成遠處國境北邊,乃趁朝內政治混亂之機,擁兵自守,不服朝廷調遣,逐漸成為一方諸侯,勢力大盛。
孝建元年二月,臧質因功拜為車騎將軍、江州刺史,離京赴鎮江州,隨行船隻多達千餘艘,所部軍隊前後綿延上百里。
臧質到任,專擅行事,一切政務不奏朝廷,私自挪用庫糧。因數次遭到劉駿責問,由此漸生疑懼之心。為求自保,於是寄書南郡王劉義宣,勸其造反。
劉義宣經營荊州十年,雄踞長江上游,財富兵強。孝武帝劉駿不願其久居荊州重鎮,便下詔將其內調為丞相、揚州刺史,改封南郡王。劉義宣拒絕內調,終得留鎮荊州。
臧質趁機密書劉義宣,以“功高震主,鮮有全者”說辭,誘其起兵叛亂。劉義宣與臧質既是表兄弟,又是兒女親家,因而有所意動,問及近臣。
親信蔡超、竺超民等望取富貴,欲借臧質威名建立功業,也都慫恿劉義宣起兵。
臧質又命子臧敦親到江陵鼓動,聲稱孝武帝劉駿在京中與劉義宣諸女淫亂,已成朝野笑柄。劉義宣大怒,下定決心造反。
乃秘密整頓軍隊,並致信豫州刺史魯爽、兗州刺史徐遺寶,約定明年秋季一同舉兵。
魯爽接到劉義宣約期舉兵書信,倒是爽快得緊,立即奉命而行,毫不耽擱。
卻因酒醉誤事,未曾料許“來年”二字,當日便在壽陽舉兵叛亂。並命人趕製天子輿服送呈江陵,擁戴劉義宣為天子,並推臧質為丞相。
劉義宣與臧質大為驚愕,但因事已敗露,只得倉促起兵。
徐遺寶聞說劉義宣舉事,亦於湖陸舉兵響應,遣軍南攻彭城。一時之間,荊、江、兗、豫四州,同時叛亂。臧質命府佐魯弘屯兵大雷,並請劉義宣遣軍增援。
劉義宣此時箭在弦上,遂親率十萬大軍東下江州,並命參軍劉諶之前去會合魯弘。
劉駿聞聽四州同叛,大為驚慌,便欲投降讓位,竟陵王劉誕極力反對。
孝武帝見有宗室支援,信心復增,於是調派將領,出兵平叛。
即命安北司馬夏侯祖權,鎮軍將軍、南兗州刺史沈慶之為將,同時遣撫軍將軍柳元景屯兵採石,南豫州刺史王玄謨屯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