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7部分

傳統原則,你當時身為魏國重臣,怎麼也不加以勸阻呢?

是勳聽了這話不禁就是一愣啊,心說你丫真是在史書上留下過名字來的那個魏子京嗎?這種問題旁人都可以提,就你提出來……我怎麼覺得怪怪的?

魏諷其人,確實見諸史冊,雖然筆墨不多,但因為事蹟頗為驚悚,又多疑點,所以是勳還有點兒印象,略微琢磨一下,就回憶起來了。據說此人在關東“有重名,自卿相以下皆傾心交之”,因此受到鍾繇的推薦,被曹操任命為西曹掾。然而當曹操遠征漢中,與劉備鏖戰的時候,魏諷卻在鄴城陰謀叛亂,只是為同黨所告發,遂被留守的曹丕所殺。

——其實是勳沒記住,那個告發魏諷的同黨,時任長樂衛尉,名叫陳禕……

魏諷一案存在著諸多疑點,後世也因此產生過不少揣測。疑點之一,他小小一個西曹掾,無兵無勇,難道就想光靠著“重名”來奪取鄴城嗎?這不是扯淡的事兒嘛。故此後人懷疑,魏諷實受鎮守荊州的劉備將關羽唆使,欲與之南北呼應也。

其次,魏諷案牽扯到了很多年輕官僚,包括王粲的兩個兒子、劉廙之弟劉偉、張繡之子張泉,以及荊州大儒宋忠之子,這些傢伙最終全都掉了腦袋。《王粲傳》引《文章志》說:“太祖時徵漢中,聞粲子死,嘆曰:‘孤若在,不使仲宣無後。’”《劉廙傳》說:“魏諷反,廙弟偉為諷所引,當相坐誅。太祖令曰:‘叔向不坐弟虎,古之制也。’特原不問。”

有人揣測,這些官二代的父兄都曾仕於荊州,所以鎮守荊州的關羽才能透過魏諷來策反他們。可是要再往細了琢磨,張繡本是獨立勢力,他兒子的政治傾向就絕對不可能跟劉表舊臣的王粲子、宋忠子等相類。而且據說出身譙縣的騎將文稷之子文欽也曾涉案,被下獄嚴刑拷打,最終還是曹操念在文稷多年相隨、勞苦功高的份兒上,才免其一死——文欽可跟荊州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因此又有人猜測,這不過是曹丕為清洗反對派而一手製造的冤案罷了,他不但因此殺了上千人,還迫使鍾繇、楊俊等在任官員去職,就此徹底鞏固了自己繼承人的地位……

估計這條時間線上,不會再出現魏諷謀反事啦,一則曹操的大本營已不在鄴,二則荊州早落手中,三則麼……張繡還沒掛呢,王粲也跟歷史上不同,娶了蔡文姬為妻,目前所生一子一女,就沒倆兒子。

問題是根據各書記載,魏諷此人雖然“有惑眾才”,卻為有識之士如劉曄、傅巽、劉廙等人所貶斥,劉廙就曾經告誡兄弟劉偉說:“吾觀魏諷,不修德行,而專以鳩合為務,華而不實,此直攪世沽名者也。”你少跟他來往。也就是說,這傢伙浮華輕狂,道德品質不怎麼好。你若是一位方正之士,跳出來指摘曹操的“唯才是舉”還則罷了,本身就“不修德行”,哪還有資格提這種問題呢?

可是再一琢磨,也說不定是後事前推,正因為魏諷起意謀反(先不管是不是冤案),所以後人才記錄下所有斥罵他的言辭——說白了,這叫馬後炮。難道我是宏輔全天下就沒有人罵嗎?不見得吧。只是我若能得善終,那些言論終將湮滅,就光剩下好話記載於史啦。

他腦袋裡轉這麼一大圈兒,未免回答就慢了一拍,正待開言,突然周不疑站起來了,先朝是勳拱一拱手,然後轉向魏諷:“有事弟子服其勞,子京之疑,吾可與解也。”(未完待續。。)

ps: 昨兒有朋友提出,鄭渾為河南開封人氏,此開封非今之開封也,在其南方,處今開封、中牟、尉氏之間,當時仍屬河南尹。也就是說,按照迴避原則,鄭文公不當歸河南為尹也。這個問題確實是我疏忽了,但若修改,可能會牽扯比較大,所以先暫且不動,容待以後吧。

第三十三章、賢良孝廉

魏諷質疑曹操的“唯才是舉”,“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