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為深入的問題”有:“馬克思主義是否會成為過時的東西?”“中國社會的整體現代化”,“官僚主義和‘文化大革命’”,“言論出版自由”,“民主和法制”,“體制改革問題”,“知識分子問題”,“城市民用住宅問題”,“城市待業青年就業問題”,“世界經濟問題,尤其是一些典型國家的發展道路和經驗”,“國際經濟關係問題”,“國際法理學”,“人應該怎樣生活”,“認識論問題”,等等。在他們身上,有三個顯著特點。其一是他們大都下過鄉,當過工人,有的還當過兵,有著深切的底層生活經驗和體驗,比較瞭解中國的國情:這是他們的前代和後代所不及的。其二,他們又是知青、青工中喜歡讀書、思考的一群人,可以說都是自學成才的。他們在同代人中,或者較早地接受了西方思想的影響,或者在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獨立閱讀中,有著自己的獨立思考。因此,他們不僅在艱苦的環境中磨鍊了自己的信念、理想與意志,而且有較為開闊的視野和開放的心態。其三,他們中有些人曾是“文革”後期的“民間思想村落”裡的骨幹。
他們因此具有一些獨特的精神氣質。這是他們自我描述中的“自己”:“他們學會了思索,他們掃除了腦子裡一切神聖的東西,用批判的眼光去重新看待世界。過去有人說:‘青年最大的弱點就是輕信’,可是這一代青年是不會再輕信了。”“我們不僅有懷疑、批判舊世界的勇氣和水平,我們同樣有建設、創造新世界的決心和能力!”這是具有使命感的一代,他們有一種“強烈的意識”,要“及時地、有力地抓住事變中最關鍵的一環”,“用自己的力量推動歷史前進”。但同時又表現出清醒、冷靜的理性精神。他們如是說:“發表政綱,並不是盡情抒發自己心中‘理想國’的美景;陳述政見,也不是宣稱向一切不合理的事物全面挑戰。”他們強調的是“培養自己腳踏實地的素質”,要“冷卻我們身上不切合實際的一時狂熱,從而使我們具備持久的積極性”。底層的生活經驗使這一代民間改革者從一開始就學會一切從中國的現實出發,立足於中國這塊土地,“我們只做大地上的安泰”。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不能遺忘的思想遺產(4)
當然,他們之間的差異也是明顯的——這一代人自身就有一個從“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平均化”、“單一化”的社會、時代解脫出來的任務,張揚個性,表現思想的獨立性和獨特性,就成為八十年代青年的自覺追求。人們很快就從競選人中區分出了所謂“激進派”與“穩健,溫和派”,“務虛派”與“務實派”。儘管這樣的區分有些簡單化,但差別與分歧的存在,卻是事實:不僅改革綱領不同,而且在精神氣質上也有明顯的差異。有的喜歡談“我們這一代”的歷史使命,對改革的推動作用;有的一開始就申明自己參加競選,只是為了“表明我對改革的擁護”,因而強調知識分子“只有將自己的遠見卓識和工農的淺近的目標結合起來,才能共同組成改革社會的巨大力量”,並特意重申“青年知識分子如不和工農結合,必將一事無成”,並號召要“放下架子去尋找這種結合點並實行結合”。
這些差異和分歧,並不妨礙他們共同面對時代提出的,也是他們自身的問題。
(二) 這一代人所揹負的歷史
這一代人出現在中國歷史的轉折時期,就必然是既揹負歷史的遺產,又面對未來的變革。而他們自身就是那段歷史所培育的,要從中走出,就必須有一個歷史的清理,也是自身的清理,這是一個充滿了痛苦、疑惑、反覆、猶豫的過程。這都在他們的競選宣言,公佈的政見、改革觀中表現出來。
這一代人所揹負的歷史主要有三:“文化大革命”,毛澤東和社會主義。這在1980年的競選運動中,既是歷史話題,也是一個現實話題,因而成為大字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