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村土地資源有限,無極村民有維護均衡的文化傳統,又有可以限制人口的技術手段,所以為無極村民為了避免破壞人與自然的均衡,主動地限制了村裡的人口數量——
這在邏輯上形成了一個閉環。
無極村的人口均衡之謎,好像已經有了答案。
但出身農村,且對艾歐尼亞農村賤民群體做過調查的銳雯卻知道,這個答案根本就不成立。
因為在鄉村,就算有均衡之道的文化傳統,就算明知道多生會造成人地矛盾,村民們也還是會積極地繁衍後代。
為什麼?
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之前提到的技術手段問題。
但這並不是主要原因。更何況,艾歐尼亞的各種野生靈草都生長十分氾濫,那種避蘊的技術手段也不太可能是無極村的獨家專利。
二是醫療條件問題。
在諾克薩斯的農村,條件惡劣的地方,村裡的孩子可能隨便生一場小病就會不幸夭折。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村民們都會多生幾個。
但這也不是主要原因。
而且艾歐尼亞和諾克薩斯的情況不同。艾歐尼亞這邊魔法能量充沛,連空氣都算是一種補藥。
這裡的孩子很少生病,夭折率並不算高。
第三點,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農村也是一個私有制社會,是私有制社會,就人與人的貧富之分。
有貧富之分,人就很自然地有擺脫貧窮、發家致富的渴望。
而在農村,生孩子,其實是一項具有穩定收益的低風險投資。
是的。
據銳雯所瞭解的,在農村多生孩子並不會讓人貧窮,反而是越窮越要靠生孩子來翻身。
這其實是一件掙錢的事兒。
因為符文之地的農夫們養孩子的成本極低:
平時喂口飯夠吃就行,也不用供孩子讀書上學,不用花錢培養他們的其他技能。
最低限度是餓不死,最高限度也就是讓孩子吃飽一點、穿新一點。
而孩子能給父母帶來的收益,卻相對很高:
比如說在銳雯家鄉,一個諾克薩斯的自耕農孩子,5歲就能幫著家裡放牛,6歲就能幫著家裡割豬草、喂牲口,7、8歲能燒火做飯幫忙處理許多家務,10歲出頭就能幫著家裡下地幹活
而等前兩個孩子長大了,那父母就連陪孩子的時間成本都能生下來了。
只要讓哥哥姐姐去幫著家裡帶弟弟妹妹,就能實現近乎零成本的造人、育人
“如果你把一個符文之地的農村家庭視作一個‘小企業’,那作為家主的父親就是這家企業的老闆,孩子就是這家企業的僱員。”
“當老闆的,又有誰不想要更多踏實肯幹的廉價僱員呢?”
這時,銳雯想起了李維會長在相關文章裡提過的理論。
而李維還在其中提到了另外一點原因:
“對符文之地的農夫來說,繁衍後代不僅是一種回報穩定的價值投資,還是一種零風險的彩票博弈。”
李維把生孩子,形容成了買彩票。
因為在符文之地,一個自耕農如果老老實實種地,那他大機率一輩子也不可能完成階層躍升。
別說躍升了,能不被天災人禍搞得家破人亡,淪為地主老爺的農奴就不錯了。
他們唯一能改變命運的辦法,就是生孩子,多生孩子。
萬一這些孩子裡能有一個有出息的,他們整個家庭的命運就會隨之改變。
尤其是,符文之地是一個有魔法的世界——這裡的窮人孩子“有出息”的機率,可要比同等社會背景下的無魔世界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