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0部分

城下明軍的喊話,明面上為鼓舞激勵,而對城頭清軍所起到的作用卻是實打實的震懾。

還未等城頭清軍徹底反應過來,城下的明軍便已開始徐徐退去,似乎是尋地方安營紮寨去了。

“把人頭都收了吧!”尚可喜面色陰沉地吩咐左右。

。。。。。。

由於初至立足未穩,龐嶽也不急著立即對荊州展開攻勢,而是在城東六七里處選了處開闊地,下令安營紮寨,一切等安定下來再說。

構築營寨本就是華山營的必備科目之一,長期的訓練下來早已成了拿手活,再加上有其餘各營的協助,程序很快,只用了一個下午便徹底完工。

營寨既成,龐嶽也按照常例將命令一條條發下。各部陸師盡皆入駐營內,一隊隊斥候散出很遠,形成多道警戒線,時刻關注城內清軍的動向。揚威營以及運輸糧草輜重的船隊也悉數靠岸,大部分糧草輜重被搬入營寨之中。靠岸的戰船之上依舊戒備森嚴,將無戰力的運輸船隻護在中間,另有多條哨船被派往附近江面巡迴遊弋,以防清軍荊州水師可能發起的襲擊。

晚飯之後,中軍帳中再次召開軍議,湖廣鎮、忠貞營的主要將領盡皆到場。

當前的形勢對明軍而言,並非有利。荊州城中,尚可喜、張勇率萬餘人據堅城而守。城北,喀喀木亦率萬餘兵馬擇有利地勢安營紮寨,與城中守軍相互呼應,同時扼守住了明軍北上的陸上要道。城西南的長江江面上,荊州水師嚴陣以待,又將湖廣鎮水軍揚威營的西去之途截了個徹底。

此三處互相呼應,宛如一座堡壘一般。如此一來,清軍雖在兵力上處於劣勢,可明軍若要破局,卻也不是那麼容易。

面對此種局面,龐嶽大致能有兩種選擇。其一,全力攻打荊州城,荊州一下,也就相當於開啟了局面,衝出了困境。其二,派一部兵馬牽制住荊州左近之敵,同時以主力往襄陽方向運動,化被動為主動,將戰場主動權爭奪過來。如此,或可尋求在運動中殲敵,亦不失為破局之法。

但這兩種方案都得面臨不少問題。

若取前者,看似不難,實則並非易事。荊州向來為戰略要地,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城中又有清軍萬人。若行強攻,短時間內恐難奏效。再者,城北又有萬餘清軍以為城中呼應。明軍在攻打荊州之時又豈能避免得了來自另一方的襲擾?一遇襲擾,則必定要分兵前去截擊。一分兵,則攻城力量為之減弱,攻城難度又將平添幾分。

若取後者,則又可分兩種情況,向北或是向西走。

向北,即先以一部兵馬牽制住荊州守軍,隨後以主力攻打城北清軍營寨,獲勝破寨之後即由此北上襄陽方向。北上,先不說能否一定攻破清軍營寨,即便能順利拿下,可喀喀木麾下萬餘清軍又豈會呆在原地等著湖廣鎮和忠貞營去全殲?屆時,他們往北一撤,橫在前方又是一塊不小的絆腳石。

並且,向北盡為陸路,揚威營以及輜重船隊由此便不能隨同主力一併行動。誠然,明軍也可以將糧草輜重卸船,交由泰山營攜帶北上。可陸路運送在便捷程度以及運載數量上又豈能與船運相比?將來的戰情尚不明朗,一旦持續時日過長,全軍陷入斷糧之危,而後勤補給又被清軍荊州水師切斷,結果將大為不妙。

若是向西,則至少得渡兩次江。可附近水域盡皆在清軍荊州水師的監控之中,他們又豈會允許明軍安然渡江?雖然湖廣鎮也有水軍揚威營,但此營組建時日尚短、且兵力上處在劣勢,用於防守或許尚可,用於進攻恐難敵荊州水師。既無水上優勢,向西進軍自然也就成了一種空談,比之向北更難以實現。

軍議之上,眾將雖感到當前形勢較之以往更為棘手,但還是各抒己見、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