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百姓數十萬死傷。
河南綠營所調南下兵為歸德總兵劉忠部鎮標左右二營2500兵和南陽總兵張超部左右二營2000兵。
劉忠此人原為駐守河南洛陽的大順軍平南伯,順治二年向清睿親王多鐸投降,致使大順軍在河南的經營毀於一旦。不過劉忠投降後並沒有得到清廷任用,而是被閒置。直至多爾袞死後順治親政方被任用為河南副將,其後又被提為歸德總兵官。張超原是明將,曾參與劉澤清反清。後見機不妙重新降清,被清廷任命為南陽總兵官。
左軍統帥納海是額真喀山之子,崇德二年,曾與弘文院學士席特庫一起致書錦州守將祖大壽。後自廣寧入邊。獲明軍巡邏兵十二人,斬九人。崇德四年,納海隨武英郡王阿濟格攻打錦州,其後隨太宗攻打松山,明兵出戰,納海一力擊之,斬級五十,獲甲四十。得洪太稱讚。後明軍自杏山走塔山,納海奉命與鄂莫克圖帥師邀擊。追至筆架山,斬級四百,俘二十八,獲馬二百餘。敘功,予半個前程,命攝噶布什賢噶喇昂邦。從貝勒阿巴泰伐明,自黃崖口入長城,趨薊州,敗明總兵白騰蛟、白廣恩,遂略山東。順治初,遇恩詔,進三等阿達哈哈番,其父喀山死後,襲二等精奇尼哈番。
漢軍兩白旗14個牛錄獨編為右軍,計戰兵5800人,大小炮385門,另隨軍伕役4000餘人。右軍統帥為貝勒杜爾佑。
清軍入關後,因剔發易服導致滿漢民族。矛盾加劇,若使滿洲人直接控制新附漢人往往難以達到目的,有時甚至因為指揮不當逼反綠營,因此清廷或委派漢八旗軍官統領綠營,或將明軍降將編入漢軍旗,並令其率領原部參戰。以漢軍來維繫對綠營的統領既達到了控制之效,又可收征戰之功,使得綠營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此次南下漢軍將領便半數盡為明軍降將,所率烏真哈超炮營更是以原明軍東江鎮軍官為主。
貝勒杜爾佑是濟度一黨,其是議政王公大臣會議列名者,故每次議政王公大臣會議都附和濟度,與安親王嶽樂十分敵視。
濟度親率前鋒營兵1100餘並蒙古兩紅旗4900兵為中軍,又有伕役3000餘,簡親王府戈什哈親兵300人。
大軍進至黃岡嶺後,濟度頒令糧草囤於南詔,待大軍進至潮州後再隨軍轉運。前鋒拉克申部與太平軍接戰後,濟度以為潮州已失,便急召諸將於中軍大帳軍議,準備攻打潮州事宜。隨後卻得探馬急報,黃岡嶺太平軍南撤後,探馬一路尾隨,發現潮州城尚在大清手中,那股太平軍騎兵繞城而走已向惠州方向退卻。
至傍晚,潮州總兵吳六奇快馬來報太平軍因簡親王大軍到來畏懼不敢戰,已於兩天前解潮州之圍往惠州退去。這兩天活動在潮州境內的太平軍騎兵也紛紛南撤,顯然不敢與大軍交戰。
濟度不疑,命左軍綠營立即向潮州進發,中軍隨後,右軍暫且不動,等侯烏真哈超營趕來再往潮州。
自黃岡嶺往潮州府城一路,果未見太平軍蹤跡,只官道兩側村寨皆被焚燬,清軍無法就地籌措糧草,十分不便。好在大軍攜帶半月糧草,又於南詔建糧草大營中轉輸送,只要糧道無危,大軍便不虞有斷糧之危,況且還有潮州府城可供軍糧,因此清軍並未對官道兩側村寨被毀感到憂慮。
二月初四,濟度大軍至潮州城,潮州總兵吳六奇出城迎侯,濟度於城外宣讀了順治表彰吳六奇的聖旨,旨意中委吳六奇為廣東提督,授太子少保,直喜得吳六奇三呼萬歲。
濟度入城後,吳六奇將探知的太平軍動向一一告知。現時太平軍已從潮州撤軍,於惠州陸豐聚兵堅守,守城兵力除太平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