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五集 江淮三雄

沈發興主力喪失殆盡,只得放棄丹陽、毗陵,逃回吳郡。於是長江下游,皆歸李子通。

,!

李、沈交戰之時,杜伏威看出便宜,乃以輔公祏為將,闞陵、王雄誕為副,帶領數千精銳,乘虛進攻丹陽。未料沈法興退敗過速,李子通親率主力數萬回師迎戰,軍容極盛。

輔公祏眼看眾寡不敵,情急之下,忽想起杜伏威前番取勝手段,乃挑選千名死士,各持長刀為前鋒,又以千人緊隨其後,復親領其餘兵力緊隨其後。

決戰之前,宣言於眾軍:前陣有退後者,後陣斬之。後陣有退後者,某親斬之!

江淮軍本就剽悍,聞此嚴酷軍法,人人奮勇向前。雙方剛一接戰,李子通部氣為之奪,當即敗退。輔公祏此時竟忘自己兵力過少,下令窮追猛擊。

李子通終被逼急,且亦清醒過來,覆命反師再戰。

杜軍大敗,回身便跑,督戰隊早已四散。李子通卻因取勝輕敵,下令就地紮營,夜間不設防備。王雄誕力勸輔公祏夜襲敵營,輔公祏已經喪膽,不敢應承。

王雄誕自領本部數百人前往,在李子通營中大肆縱火,四面吶喊,有如萬人之狀。李子通復大敗潰逃,數萬人一夜之間散淨。

武德三年六月初一,唐高祖李淵徙封杜伏威為吳王,賜姓李,加授東南道行臺尚書令。同年,杜伏威再次擊敗李子通,將都城遷至江南丹陽(今江蘇南京)。

李子通戰敗之後,終究守不住江都,只得主動撤往京口,繼又逃往太湖。於是江西之地亦盡為杜伏威所有,成為江南第一霸主。

畫外音:此番江淮三雄大戰,李子通先擊沈法興過江,敗回吳郡;杜伏威又險象環生,終於全勝李子通,致其全軍覆沒,就此獨霸江淮之地。實在驚險,著實好看。

李子通收集餘部,又聚二萬餘人。因盡失故巢,勢力又遠不如杜伏威,只好遷怒他人,再向沈法興下手。於是引軍向南,突襲沈法興老巢吳郡。

沈法興大敗之餘,尚未恢復元氣,自然不是李子通對手,結果吳郡城陷,落入敵手,自己只帶數百人逃出。左思右想,無處可去,便去投奔同鄉聞人遂安。

不料聞人部以為沈法興引軍來攻,竟奮起以抗,雙方大打出手。正激戰間,海上颶風突起,將兩家兵馬皆都吹散,沈法興不幸落水溺死。

江淮三雄之沈法興就此了帳,從起兵到滅亡僅有三年。隋末反王,又消失一路。

李子通既滅沈法興,佔其吳郡,勢力有所恢復。杜伏威聞知,為永絕後患,便派義子太保王雄誕進攻李子通。

歷史真相:若依《說唐》等演義小說所云,隋朝時有個靠山王楊林,當初鎮守登州,最喜收納義子,連同秦瓊在內,共收十三個義子,稱之為十三太保。其實彼乃小說家言,且楊林也是虛構人物,不足採信。倒是這個杜伏威最喜收認義子,在起事創業過程中曾收三十餘人,個個能征慣戰,武藝高強,王雄誕便是其中之一。依此推論,則演義小說中靠山王楊林及其十三太保人物形象由來,便是出於杜伏威,亦未可知。

李子通聞說杜伏威派兵來伐,又怒又恨又怕,只得出離都城吳郡,親領精兵據守獨松嶺險關,與王雄誕對壘相持。

王雄誕見李子通堅守不戰,便知其上次已被自己打怕,於是感覺好笑,信心大定。

乃設疑軍之計,派人多造旗鼓,日間便似麻林;夜間虛設燈火,間隔遍佈,直到江畔。遠遠望去,便似有數十萬大軍,將獨松嶺三面圍困十重,只留南面無軍。

李子通前次遭受夜襲,十萬大軍敗散於一夜之間,後來打聽出敵將便是王雄誕,此番聞報帶兵主帥又是此人,於是便留下嚴重心理陰影,一時草木皆兵。

堅持三日夜之後,李子通終於崩潰,居然自燒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