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同受隋朝暴政之苦,各為正義起兵,力分勢弱,常憂被獲,何不聯合自強?若公能為首,我定率部敬隨;如自量不能勝任,則須聽我指揮。若其不然,則可一決高低。
苗海潮聞而甚懼,立即率領同夥歸附杜伏威。
海陵盜首趙破陣不服,聽說杜伏威兵少,亦遣使往召,要求合兵,但須以己為首。
杜伏威欣然答應,當即引眾來投,命輔公祏整肅軍隊屯駐趙破陣營外,親帶十個將士齎持牛酒進見。趙破陣大喜,親迎杜伏威入帳,召集所有頭目,盛宴以待,盡情痛飲。杜伏威在席間暴起,斬殺趙破陣,然後兼併其部。
從此杜伏威實力大增,於是自稱將軍,縱橫淮南,威脅江都。其後更以伏兵計燒死江都校尉宋顥,又屠安宜城。江左諸郡,無不談杜而色變。
大業十一年十月,東海李子通被左才相嫉恨,率所部萬餘人來投。
杜伏威當然高興,待若兄弟。未料李子通不肯屈居人下,竟突然發動兵變,妄圖吞併杜伏威地盤及部眾。杜伏威身負重傷,全仗養子王雄誕揹負逃走,僥倖躲過追殺。
聞說杜伏威兵敗勢危,江都隋軍也來進攻,杜軍再敗。
此時杜伏威重傷未愈,又全仗部將西門君儀之妻子勇而多力,揹負杜伏威奪路而逃。王雄誕領敢死隊拼命斷後,杜伏威這才又逃得一命。連續兩次死裡逃生,杜伏威實力大弱,只好四處遊擊,不斷吸收流民加入,經過半年恢復,才復擁眾數萬。
於是控制江都附近六合縣,以為根據地。與此同時,左才相往來淮北,李子通佔據海陵,都有數萬兵力,與杜伏威三足鼎立於江淮一帶。
大業十二年七月,楊廣巡幸江都。為保障皇帝安全,隋朝虎牙郎將公孫上哲率軍前往鎮壓江淮群盜,先與杜伏威戰於鹽城。
只經一戰,公孫上哲軍被全殲。大將陳陵帶八千精銳復來,與杜伏威多次交手。陳陵軍強器銳,杜伏威連連失利;但陳陵兵力不多,雙方打成僵持。
同年十二月,隋煬帝車駕到達江都,護駕驍果軍十餘萬人,聲威赫赫。
論說杜伏威此番若不遠遁,必然難逃滅亡。不料正逢荒年,百姓飢謹,遍地揭竿而起。杜伏威乘機吸收大批饑民入夥,勢力反而迅速膨脹。
陳陵見戰局不利,因此龜縮江都不出,任由杜伏威耀武揚威。杜伏威以婦女衣裳相贈,以激將法誘出陳陵,將其全軍覆沒,陳陵單騎逃回江都。
杜伏威趁勢佔據高郵、歷陽等重鎮,並在歷陽自稱總管,封結義兄弟輔公祏為長史。
由於本身深受賦稅之苦,杜伏威對領地之民只收極低賦稅,下令凡官吏貪汙無論輕重,一律處死。於是人民大悅,踴躍送其子弟參軍,以衛家國。
其後江都兵變,宇文化及弒殺楊廣,委任杜伏威為歷陽太守,杜伏威不受,卻向東都越王楊侗稱臣,被封為楚王。
閃回結事。武德二年九月,李子通率主力圍攻江都,杜伏威、沈綸中其離間之計,坐觀李子通奪得江都。杜伏威及時審時度勢,主動遣使降唐,接受唐高祖所委任官職。
歷史真相:杜伏威為何在此時降唐,史中並無明確記載,因此便成迷案。須知當時李唐勢力還遠未達到一統天下之勢,尤其遠離江淮,鞭長莫及。李世民當時正在太原與劉武周激戰,勝負難料,河北竇建德、河南王世充也在虎視眈眈,欲圖吞併。杜伏威居然在此時降唐,應是在千頭萬緒中看出唐朝實力,實是眼光獨到。不過亦由此可見,杜伏威此人並無併吞天下大志,其當初起義亦只是形勢所迫,所圖如同翟讓,只求在亂世中保全一方而已。
武德三年乃是亂世高潮,天下局勢已經明朗。
李子通佔領江都並稱吳王之後,便渡江攻克重鎮京口,擊殺沈法興大將蔣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