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中國的樣子
從芒部往七星山,有一百多里山路。
趙立騎上李鶴準備的驢,緩步而行。
趙立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竹林,一線山路在遠處若隱若現。直到消失在視線的盡頭,更有大木參天,山巒疊翠。
景色雖好,難入楚客之心,他的心思多在一些別人注意不到的細節上。
他發現這一條山路,有很多修繕的痕跡。
修繕的工程也不大。
不過是墊墊土,修一道木柵欄,挖一道排水溝。等等。
看似舉手之勞,讓道路好走一些容易。
這些痕跡還很新,最多不過數月。
趙立問李鶴說道:“這些是虞使君讓人修的?”
李鶴不知道,他去問了其他人,回來告訴趙立,說道:“正是。當日行軍的時候,公子順手派人做的。”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趙立說道:“虞公子有昭烈之風。”
趙立這一句話,決計不僅僅是說,虞醒有劉備的道德品質,是仁人君子,更是期盼虞醒真能如劉備一樣,能為漢室延續數十年。
甚至,恢復中原,還於舊都。
卻不知道,虞醒這樣做,是出於完全不一樣的動機。
這是現代地方治理與古代地方治理完全不一樣的思路。
古代官員號稱牧民,他們更多的職能是保持地方上對中樞的服從,這種服從是經濟上的,上繳賦稅。也是從心理上的,王道教化。至於地方發展成什麼樣子。根本不在意。
興修水利,造福百姓,這是好官。但是不做這些事情,也不能說是不好。
但是現代對地方的治理,卻是經營性的,地方經濟發展,百姓民生,放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地位。
虞醒本質上是一個現代人,他對地方上的思路,也是經營性的。如果給他時間,他非要將這一條路修好不成,畢竟要想富,先修路。
而眼前這種修繕,不過虞醒的本能。
趙立心中已經勾勒出一個模糊的虞醒形象。
男兒到死心如鐵,親試手,補天裂,是為忠勇。帶三百人破一蠻部,是為能。分田安民,行軍之時,不忘修繕道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是為仁義。
“或許這樣的人才能承擔起天下大任。”趙立內心之中又生出另外一個的形象,就是文天祥。
他是見過文天祥這位狀元郎的。
“不知虞醒比文相如何?”
此念一生,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見虞醒了,督促道:“走吧。”
不多時,七星山已經在望了。
虞醒已經奪取七星山一個多月了。
這一個多月七星山變化很大。
七星山人力短缺,對周圍的影響很大。要知道七星山這裡與芒部是不一樣的。芒部本質上,就是一個山溝。與外面溝通不便。而七星山是一個三岔路口。聯絡各方。
地無三尺平的雲貴高原上,各部很難完成對自己領地的完全控制,崇山峻嶺之中,也分散著很多小部落。
而虞醒連野人也願意收留的開放心態,也讓附近很多部落紛紛投奔。
傳說,周太王遷岐山,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虞醒雖然沒有那麼誇張。但是也有相近的效果。
這裡更是因為交通優勢,與特色商品,形成了貿易中心:當大家都在這裡買鐵的,就不介意順便將自己部落產得小玩意在這裡擺一個攤。
在各部大規模交易還沒有開始,這種小規模零售貿易,已經給七星山增添了足夠多的人氣。
也吸引了很多人歸附虞醒,成為編戶。
也讓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