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1部分

機。畢竟大漢是農業為根本的國家,發展商業雖然能促進繁榮,但效果也就那樣,並不能在短時間,將大漢發展成大宋那樣繁榮。

“眼下發展商業確實有些急躁,商業發展勢必會對農業造成衝擊,朕卻要想個辦法,補上這個缺!”劉辯沉思道。

商業發展起來的局面,就是人人逐利,荒廢農田,人是要吃飯的吧?沒有人耕種,還有吃的嗎?商業發展起來就會對農業造成衝擊,這是商業發展最大的弊端。

也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弊端,後世外出打工,行商之人多如牛毛,農村之中種田的幾乎沒有幾個人,但卻能以很少的土地,養活十三億人口!除了從外國引進糧食之外,生產力的發展,是根本原因。

打個比方,大漢一畝地一年能生產出兩百斤糧食,一年能播種一次。而後世,一畝地產八百斤,一年能播種三次,也就是說同樣的土地,在大漢一年收穫兩百斤,而在後世,能收穫2400斤。

一畝地的收穫在大漢能養活一個人,在後世,能養活十二個人。

這是天壤之別!

發展商業會讓百姓放棄農桑,但若是能夠提高生產力,便可以補足百姓經商放棄農業的這個空缺。

以劉辯系統之中的各種技術,發展生產力,提高糧食產量,是輕而易舉的。後世優質種子,肥料的製作,劉辯表示太簡單。若是能夠將糧食產量提高五分之一,劉辯治下百姓一千萬有餘,提高五分之一,便能多養活兩百萬百姓。

試問劉辯發展商業,能讓兩百萬百姓放棄農桑去行商嗎?在這個重農抑商的年代,在加上劉辯準備建立商法,加以控制的情況下。最多也就幾萬人肯冒險行商。如行商的人,是不會有多少的。

劉辯發展商業,鼓勵百姓經商,卻一邊發展生產力,提高糧食產量,補充這其中的空缺。仔細對比之下,便會發現其中落差的恐怖。而這個空缺不止能補住,並且還無限增強,形成一個參天大樹!

當然,這要看劉辯憑藉系統中的技術,能夠提高多少的糧食產量。

提高一成,便能多活百萬百姓,提高兩成便是兩百萬,若是這個數字,能夠呈倍數增長,劉辯手下的糧食就會無限增加,多到吃不完了。這些東西,都是底蘊,能夠用來發動戰爭。

這個時代的主要糧食是五穀,稻,黍,麥,稷,菽,還有一種說法是麻取代稻。早期黃河流域是中華的中心,北方不適合種植稻,因此早期稻不在五穀之列。

想要提高產量,劉辯首先要從五穀之上入手。

來自後世的劉辯,對於五穀已經不是很熟悉了,稻,麥,是劉辯最熟悉的,其餘的麻,菽,稷,劉辯都沒有吃過。來到這個時代,五穀是主糧,劉辯倒是吃過不少。但劉辯知道,這產量是低的可怕。

劉辯前世是北方人,早年也種過地,只有一畝多,但卻足夠養活他們家一家幾口。倒是這個時代,一畝地養活一個人,說出去要被人笑掉大牙,這是根本不可能。

原因就是五穀的產量太低太低了,劉辯不熟悉五穀,卻知道高粱,他也吃過,味道不好,產量很低很低。高粱在大漢北方,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主食,很難想象漢代以吃這些東西為主。

想要提高糧食產量,便要用新的作物,取代五穀!

五穀之中麥,稻劉辯不會取代,後世便是北麥,南稻。麥稻這兩種作物,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逐漸脫穎而出。取代了其他穀物,劉辯要做的,就是提前以麥稻為主,其餘幾種,劉辯決定要取代不用,產量低不說,數千年發展之下產量也不高,並且不好吃。

當然,這幾種穀物是中華本土產物,劉辯也不會讓它完全被取代,畢竟它包含著無數代先民培育的心血。若是因為劉辯,這幾種作物在中華消散,劉辯心裡也過不去。劉